最高人民法院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條例》的一大亮點是,在一定條件下,只有被執行人名下的房屋才能執行。這一規定之所以引起熱議并受到不少人的稱贊,是因為它在保障被執行人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申請人的合法權益,是對維權者的制度獎勵。
辯護人勝訴后,面臨著無法執行的困境。勝訴判決書成為一張廢紙,必然挑戰法律權威和司法公正。特別是根據以前的有關規定,執行標的是被執行人及其受扶養家庭成員生活所必需的住宅房屋的,法院可以予以查封,但不能拍賣、變賣或者清償債務,也就是說,只有該房屋才能免除執行。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些住房價格正在快速上漲,在全額還款的前提下,完全可以滿足被執行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比如,發達地區的房地產往往是上百萬或上百萬。如果被執行人是真誠的,他可以用大的換小的方式來償還債務。然而,一些被執行人卻以“老賴”的身份,以維持基本生活為幌子,轉移、隱匿自己的現金、債券、股票等財產,只留下唯一難以變現的房屋,這給法院的執行工作帶來了挑戰。俗話說,還債是很自然的事。現實中,真正誠實守信的人往往不屑以各種名義推卸自己的義務。如果他們想成為“老賴”,任何方法或手段都可以用來逃避他們的責任。司法實踐也證明,“獨房”不會成為老實人履行義務的絆腳石,而是“老賴”耍花招逃避執行的擋箭牌。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執行細則有望打破一些“老賴”的假象,有效解決執行難的問題,增加辯護人勝訴的機會。
根據規定,為了順利實現貨幣債權,如果標的物是被執行人及其受扶養家庭成員維持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則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即:,扶養義務人名下有其他居住房屋的;或者在執行依據生效后,被執行人為逃避債務將其名下的其他房屋轉讓的;或者申請執行人按照當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積標準為被執行人及其家屬提供居住用房;或者同意參照當地房屋租賃平均租金標準,從房屋價格變動中扣除5年至8年的租金市場。同時,執行依據確定,對被執行人交付居住的房屋,自執行通知書送達之日起給予3個月的寬限期。被執行人以房屋是本人及其受扶養人生活必需品為由提出異議的,法院不予支持。據此,在打擊“老賴”的同時,實行“獨居”,仍然維護被執行人及其家屬的基本權利,不致無家可歸。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房屋租賃合同的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4工程施工工人受傷如何處理
2021-01-27給他人起外號侵犯人格權益嗎
2020-12-02有限合伙退伙后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0-12-18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代位繼承是否適用于遺囑繼承
2021-02-26代被保人簽字投保是否合法
2020-12-05房屋他項權證過了有效期的后果有什么
2020-12-23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勞動爭議案件訴訟一般需舉證的內容
2020-12-11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重復保險分攤原則
2021-03-18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網絡保險的發展對策有哪些
2020-11-14為什么保險合同會中止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