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競爭行為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限制競爭行為是指阻礙甚至完全阻止、排除市場主體競爭的協議和行為。在我國,限制競爭行為的主體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公營企業或其他依法具有排他性地位的經營者,另一種是政府及其下屬部門。限制性競爭、壟斷和不正當競爭都是競爭的負產品。
公營企業和其他依法具有排他性的企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施上述行為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被指定的經營者借此銷售偽劣、高價商品,多收費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沒收違法所得,并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考慮到這種限制競爭的主體的特殊性,法律規定,依法有權查處公營企業或者排他性企業限制競爭行為的職能部門是設區的省、市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縣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除外。
政府及其下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三十條規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實施本法第七條禁止的濫用行政權力行為,限制他人購買指定經營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經營者合法經營活動的,或者限制商品在地區之間正常流通的,由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同級或者上級機關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被指定的經營者銷售偽劣、高價商品或者多收費的,監督檢查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九條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一)以盜竊、賄賂、欺詐、脅迫、電子入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二)泄露,(三)違反保密義務或者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持有的商業秘密的;(4) 違反保密義務或者權利人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教唆、誘導、幫助他人獲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經營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有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第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商業秘密權利人的雇員、原雇員或者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有本條第一款所列違法行為的,仍然取得、泄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商業秘密的,視為侵犯商業秘密。本法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具有商業價值并為權利人保密的技術信息、商業信息和其他商業信息。以上是小編的相關內容。公營企業和其他依法具有排他性的企業違反規定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要制止違法行為,并視情節處以罰款。政府及其下屬部門濫用行政權力限制競爭。情節嚴重的,給予行政處分。沒收違法所得的,還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如有任何疑問,請前往律霸咨詢。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異地扭送期間是否可以折抵刑期
2020-11-09工傷中侵權人應當怎樣賠償被侵權人
2020-12-29父母和子女能簽訂贍養協議嗎
2021-03-22原產地標記注冊申請書范文
2021-01-23司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應如何確定案件的被告?
2021-03-02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違約方以公文形式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07何為房地產估價
2020-11-20公司解散孕婦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2021-01-06委托代理
2020-12-10土地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及相關法律規定
2020-11-19土地出讓金的計算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4農村房屋拆遷時補償可不可以按照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來補償
2021-01-31農村房屋拆遷補償,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有哪些區別
2020-12-06如何提取蘭州住房公積金購買拆遷安置房
2021-03-03宅基地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
2021-01-03禁養區養殖場拆遷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3-25養殖場因環保關停有補償嗎
2021-03-12商業征地賠償
2021-01-21住宅改造營業房如何補償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