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護權的具體分類是什么?抗辯權的定義?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阻止他人行使權利的對抗權。他人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不是問題。狹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即債權人行使請求權時,債務人有權拒絕其請求。抗辯權的分類一、訴訟時效抗辯權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時效抗辯權的法律行為。也就是說,如果對方當事人已經進入訴訟階段,違反了“訴訟時效”的有關規定,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請求駁回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一審當事人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二審當事人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新的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已經過訴訟時效的除外。第二,預先抗辯權,又稱為搜查抗辯權或預先抗辯權,是指一般擔保的保證人在主要債權人要求履行擔保責任時,有權要求主要債權人對債務人的財產提起強制執行的訴訟;保證人具有特殊的抗辯權主合同債權債務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主債務人財產未依法強制執行前,主債權人拒絕承擔擔保責任的抗辯權。就其性質而言,它是一種延期抗辯權。預先抗辯權行使的結果是暫時延長債權的行使,而不是消滅債權。因此,它的功能只是預防,而不是消除。第三,不安抗辯權是在對方當事人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提供擔保之前中止履行合同的權利。不安抗辯權的界定,是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合同欺詐,督促對方履行義務。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之間相互承擔債務,有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在先履行的一方之前和之后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的一方不履行的,不符合約定的,后履行的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傳統民法中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履行抗辯權的理論,但沒有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我國《合同法》第六十七條首次明確規定了這種抗辯權。序貫履行抗辯發生在序貫履行的雙向合同中。它基本上適用于先履行人違約的情形,不同于同時履行的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向合同中,一方當事人沒有約定履行順序,有權在另一方當事人付款前拒絕付款的權利。抗辯權的分類主要體現在狹義上,因為在我國,抗辯權的法律基礎體現在一部合同法中。理解辯護權的分類,對辯護權的理解應該更為深入,也可以為今后的< P/>處理打下基礎和經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暴力脅迫簽訂的合同必須履行嗎
2020-12-06如何維護榮譽權
2020-12-08請求交通賠償需準備的材料
2021-01-03合伙人退伙要退本金嗎
2021-03-20特殊合同的訂立方式
2020-12-03繼承人可以放棄繼承遺產嗎
2020-12-16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普通員工簽勞動合同注意什么
2021-02-21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人身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1-01-21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應該如何獲取
2021-02-25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保險合同不立即生效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3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法律對保險事故的鑒定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8汽車被盜,保險公司有義務把車從外地取回來嗎
2021-02-26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