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下列民事行為:(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二) 這顯然不公平。“
什么是“重大誤解”《人民傳播意見》第七十一條規定:“行為人對行為的性質、對方、標的物的種類、質量、規格、數量等有錯誤理解,致使行為的后果與其本意相反,造成重大損失的,這可以被視為一個重大誤解。“一般認為,由于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是由于當事人對合同關系的某些事實因素的主觀理解而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可分為雙邊誤解和單方面誤解。前者是指雙方意圖的對象不一致RTIE或雙方對相同合同因素的相同理解,后者是指一方對合同因素的錯誤理解。除單方面誤解外,重大誤解通常基于相互誤解。重大誤解的構成要素是:。由于誤解而作出意思表示的必須是故意人。誤解必須是合同雙方的誤解。第三人過失引起的誤解不是合同法上的誤解。如果由于第三方的錯誤,當事人之間存在重大利益不平衡,則可以將其視為明顯不公平。必須表達意圖的人沒有主觀意圖。誤解一定很嚴重。所謂意義,是指如果普通人處于象形文字的位置,如果不是由于錯誤,他們就不會做出這樣的意義表達。從司法實踐的角度來看,主要的誤解包括:(1)對合同性質的誤解,如將銷售視為贈與或將贈與視為銷售;(2)對當事人的具體身份的錯誤理解,如基于信用的委托合同和對履約能力有特殊要求的合同(承包、處理合同),如果對當事人的身份有誤解,可以認定為重大誤解。(3)對標的物性質的誤解,如以假充真(4)對標的物質量的錯誤理解(5)對標的物的價值或報酬的誤解。此外,當事人對標的物的數量、包裝、履行方式、履行地點、履行期限等內容的誤解,不影響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實現或者合同目的的,一般不應將其視為重大誤解,因為欺詐而簽訂的合同很容易與由于在質量問題上的重大誤解而簽訂的合同混淆。民通認為,以欺詐手段訂立合同,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作出虛假陳述而訂立的合同。主要的誤解和欺詐都包括對表意文字的誤解。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一方陷入錯誤理解的誤解是由其自身過錯(非故意)引起的,而不是欺詐的結果。以上是對《呂巴》編輯提出的“合同解除權”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解釋。通用域名格式。你可以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做出明智的決定,并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處理。我希望編輯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您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聯系我們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繼父母離婚后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能繼承
2021-01-26事故責任以及事故責任認定書
2020-11-24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1-01-24第一查封人有優先受償嗎
2020-12-30哪些情形下不適用繼續履行
2021-03-17學生在學校被霸凌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20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員工對集資房享有什么權利
2021-02-21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核保
2021-02-02怎樣取得土地承包經營辦證權利
2020-11-15回遷房有居住期限嗎
2021-01-13因修高鐵拆遷,安全距離應該是多少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