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規定的顯失公平民事行為是指三種情況:。合同一方利用另一方的緊急情況、缺乏實踐經驗或無知,提出或接受明顯的不利條件。一方不正當地利用其在經濟地位、社會影響或人際關系方面的優越條件,使另一方接受或提出明顯不公平的交易條件。由于第三方的不當干預,雙方必須達成重大不公平協議,以區分明顯不公平和其他一般行為。明顯的不公平和合同欺詐。當事人因欺詐行為訂立的合同是一項意思不真實的合同,其效力不為法律所承認。所謂欺詐,是指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另一方錯誤表達意圖的行為。其中,故意隱瞞真實情況類似于利用對方的無知造成明顯的不公平。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欺詐行為的當事人對合同條款或要約的內容是清楚的,但條款或內容缺乏真實性,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本合同的條款和內容是真實的,但當事人因缺乏經驗和無知而作出承諾,致使其利益受到更大的損害。明顯的不公平和利用他人的危險。(1)一方處于利用他人的危險中,情況危急。所謂危機,除了一些緊急的經濟需要外,還包括處于危險或困難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其范圍更不公平,緊急需要更廣泛。(2)營利方利用他人的危險,大多表現為積極推動行為的發生及其后果,而在明顯不公平的合同中,營利方處于消極狀態,表現為受害方積極提出不公平條件或作出承諾。(3)從立法角度看,我國《民法通則》區分了利用他人危險和明顯不公平,將前者歸為無效合同,并將后者作為可撤銷合同的理由。明顯的不公平和重大誤解。合同法中的誤解是指當事人對合同關系的主要內容的錯誤理解。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是由于誤解一方或雙方的主觀錯誤造成的,并給被誤解一方帶來重大不利后果。明顯的不公平和情況變化(1)情況變化的原因是合同當事人以外的客觀情況。雙方無主觀過錯,不可歸責于雙方。明顯的不公平是由一方的主觀惡意行為造成的。(2)法律后果不同。在明顯不公平的情況下,受害方只能依法要求解除合同。在情勢變更中,遭受不利后果的一方可以依法請求變更或終止合同。(3)情勢變更的前提是合同有效,即合同的效力成立,明顯不公平的合同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其效力取決于合同解除權人是否行使合同解除權,合同應當保護雙方的權益。如果合同不公平,我們應該通過法律渠道保護我們的權益,否則合同將失去其自身的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房屋裝修合同前注意事項
2020-12-04做法醫鑒定幾天出結果
2020-12-13同居關系財產的處理
2021-03-21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1-02-13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保險合同的變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021-01-10進出口貨運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0-11-22分紅率和儲蓄利率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境外保單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14事故責任認定以后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2021-03-19土地承包合同訴狀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0-11-25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土地承包經營權主要內容有哪些以及如何登記
2021-02-11土地流轉合同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7怎么判斷評估報告是否合法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