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訴訟時效是否適用于無效合同,目前仍存在很大爭議。訴訟時效是否適用于無效合同,在司法理論和實踐中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即使最高法院在訴訟時效是否適用于無效合同方面有兩個截然相反的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一中字104號案是最高人民法院認定無效合同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典型案件;然而,在最高人民法院(2003)民二中字38號案的判決中,確立了無效合同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典型案例。這兩起案件均來自最高人民法院,但結果卻大相徑庭,這說明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也對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問題存在很大爭議。最高法院目前關于訴訟時效是否適用于無效合同的基本意見。在回答記者關于《關于民事審判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的提問時,最高人民法院對無效合同的訴訟時效作了如下解釋:無效合同債權的訴訟時效確實是司法實踐中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在討論中,訴訟時效的起點問題存在爭議,沒有形成傾向性意見。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暫不就此問題作出規(guī)定,有待進一步研究。在無效合同的法律關系中,有三種請求權:確認合同無效的權利、返還財產(chǎn)的權利和賠償損失的權利。在司法實踐中,訴訟時效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上述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雖然確認合同無效的主張顯然是一種主張,但在實體法上它本質上是一種形成性權利。因此,一般認為,它不適用于訴訟時效,但應適用于排除期。然而,由于合同無效制度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我國合同法沒有規(guī)定確認合同無效請求權的排除期。返還財產(chǎn)的請求是不當?shù)美埱蟮模m用訴訟時效。損失賠償請求權是因締約過失責任而產(chǎn)生的債權請求權,因此也應當適用訴訟時效。其次,對于訴訟時效下的請求權,訴訟時效何時開始。這一問題是目前理論界和司法實踐界爭議最大的問題。有爭議的觀點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合同應從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原因是:合同的無效只能由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只有當判決或裁決確認合同無效時,才能產(chǎn)生返還財產(chǎn)和要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只有當權利知道或應該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時,訴訟時效才開始生效。對于因合同無效而導致的債權人不利益,可以根據(jù)公平原則通過實體法的規(guī)定予以解決,而不應通過提前計算訴訟時效的起點來解決。第二種觀點是,它應該從履行期屆滿之日開始。理由是:當事人以合同的有效性為基礎簽訂和履行合同,其權利實現(xiàn)的合理預期為合同履行期屆滿之日。因此,在合同履行期屆滿后,無論事后是否確認合同無效,當事人都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此外,合同無效造成的損失大多是由于當事人未能履行其合同義務,而不是確認合同無效。第三種觀點認為,上述兩種觀點都有不足之處。前者將導致權利的睡眠問題,后者將帶來無效合同的無助感得到有效處理。折衷的辦法是將前兩項規(guī)定結合起來,即返還財產(chǎn)和賠償損失的時效期限,應當自合同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但是,合同履行期限屆滿,當事人未履行或者未完全履行合同,當事人以合同無效為由要求返還財產(chǎn)和賠償損失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筆者認為,無效合同不應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合同無效后的請求權應從合同確認無效之時起計算。要考察無效合同是否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首先要判斷無效合同和訴訟時效的社會價值,并從兩者的價值考量中做出選擇。梁認為,訴訟時效的社會價值主要有兩點:一是穩(wěn)定法律秩序,穩(wěn)定社會經(jīng)濟秩序。第二,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的無效合同的價值[1]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當無效合同的確認與訴訟時效的適用相沖突時,應考慮兩者中的較小者。顯然,訴訟時效制度的受害人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可能存在權利睡眠、法律秩序和經(jīng)濟秩序的弊端,然而,如果無效合同因訴訟時效而具有有效的法律效力,則會給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帶來極大的損害。因此,無效合同的認定實質上是對社會利益的承認和保護。其次,從訴訟時效適用的對象來看,無效合同的承認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訴訟時效僅適用于請求權,無效合同的確認屬于成立權,這自然不適用于訴訟時效制度。無效合同確認權的行使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因此,無效合同產(chǎn)生的返還權和賠償權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每個人都同意這一點,但對于起點仍有爭議。筆者認為,合同無效的起點應當是確認合同無效的日期。將無效合同引起的索賠的訴訟時效起點定為合同履行期屆滿之日是錯誤的。原因在于,基于無效合同的索賠權基于合同的無效。當合同有效時,不需要要求返還財產(chǎn)的權利。因此,合同無效和有效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只有在合同被確認無效后,返還財產(chǎn)的權利和要求賠償?shù)臋嗬糯嬖冢湓V訟時效也隨之產(chǎn)生。否則,在確定合同生效之前計算返還財產(chǎn)權和賠償權的訴訟時效不符合基本邏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股權轉讓發(fā)生糾紛可以減資嗎
2021-03-09抄襲侵犯了出版商什么權利
2021-02-10酒駕處罰新標準
2021-01-07破產(chǎn)法司法解釋
2021-03-20車禍事故處理多久下來
2021-01-24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出租人私自賣房構成侵權嗎
2021-01-30想訴訟離婚,女方把結婚證藏起來怎么辦
2021-03-02轉繼承不受次數(shù)限制嗎
2021-02-03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退休人員漲工資新政策
2021-02-18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chǎn)品責任險
2021-03-02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如何書寫保險理賠申請書
2021-01-10出車禍后保險公司不愿理賠怎么辦
2021-03-09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