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所謂處罰,是指當事人是否以及如何行使其依法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由當事人自行決定。處罰包括當事人對物權的處罰和當事人對訴訟權利的處罰。實體權利是指公民根據民法和其他實體法的規定所享有的權利,如所有權、債權、繼承權等。訴訟權利是指公司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所享有的權利,如起訴權、上訴權、撤回訴訟的權利,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當事人需要不斷地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當事人處分對訴訟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消滅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例如,對當事人的起訴是對起訴權的處罰,而起訴行為的發生會引起訴訟的程度。訴訟程度開始后,原告可以放棄或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反駁訴訟請求,雙方可以自行和解。這些行為不僅是對當事人民事實體權利的處罰,也是對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的處罰,都可能導致程序終止。此外,如果一方當事人拒絕接受第一審人民法院的裁決,他可以上訴,上訴權的處分可以導致第二審程序的發生,等等。這是當事人處分對訴訟程序的影響,那么當事人應該如何處分其權利p>
① 處分權是當事人在訴訟中享有的一項重要的民主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犯當事人的這項權利。當當事人的民事權益受到爭議或侵犯時,應由當事人自己放棄或保護其權利,并由當事人自己決定是通過訴訟還是通過訴訟以外的方式解決爭議② 在訴訟中,當事人對實體權利的處分必須通過訴訟權利的處分來實現。例如,原告和被告決定和解。如果是訴訟外和解,則只是對民事實體權利的簡單處分,必須經訴訟外雙方同意。如果是訴訟過程中的和解,雙方必須簽署和解協議,并通過訴訟權利的處分實現實質性權利的處分③ 當事人行使處分權,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即當事人的處分權限應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不得損害國家、社會和集體的利益。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利益。如果當事人的處分違反法律,侵犯國家、集體和其他人的民事權益,人民法院將代表國家進行干預,不承認當事人處分的有效性。上述是編輯向您解釋的,“處分自己的權利不構成違約”。從上面可以看出,處分自己的權利并不構成違約。在未經授權處分的情況下,在合同訂立后、處分完成前,債權人往往基于某種考慮同意處分結果的發生。因此,債權人對即將發生的無權處分的認定也具有研究意義。欲了解更多法律知識,請訪問luba。專業咨詢網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合同,怎么證明之間的勞動關系
2020-11-16人員調崗不服從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2-15延期申報工傷如何填寫
2020-11-23職業病診斷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2用別人的畫當頭像侵權嗎
2020-11-19協警有執法權嗎
2021-02-06離婚起訴書范文2020
2021-03-03探視權能接走住幾天嗎
2021-01-07河南偃師仲裁中心職工確認勞動關系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1-19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65歲老人房子還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0-12-22“國五條”解讀
2021-01-16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