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理賠難嗎。究其原因,一是保險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二是保險公司用人制度存在的弊端。保險公司的用人機制相對靈活。外資保險公司和保險公司要求員工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而從事行政工作則要求員工具有學士以上學歷。公司銷售人員作為與投保人、保險合同簽署人的初次接觸者,必須具備較強的保險理論基礎和相關法律知識。銷售人員的特殊身份比行政人員有更高的要求。如果本末倒置,銷售人員將不了解保險相關知識,也無法向投保人清楚地說明義務。一些素質較低的推銷員違規操作。他們在辦理保險單時急躁而粗心。有的業務員在辦理保險時,為了推銷業務、提高業績,甚至誤導客戶。如果不認真解釋保險條款的真正含義和索賠程序規則,就會導致理賠難度和保險理賠難度的增加。第二,保險公司在制定保險合同條款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了降低風險,保險公司在利益的驅使下,不會對保險條款和延伸條款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查,也不會對不能投保的內容做出錯誤承諾。目前,我國投保人處于弱勢地位,法律和制度都沒有強有力的保護,導致保險人侵害被保險人或投保人的利益。當風險發生時,索賠難的問題也會出現。(3) 它受利益驅動的影響很大。保險公司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實現”本報告期(季度、年度等)的賠付率指標和利潤指標,往往出現延期賠付的情況。雖然已經提出索賠,只是等待賠償,但會拖到最后一個季度或一年,容易導致投保人與保險人之間產生新的沖突,從而導致理賠困難。這不僅是國外保險公司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國國內保險公司普遍存在的致命問題。(4) 鉆法律漏洞。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并不完善,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處于落后狀態。在我國《保險法》和大部分保險合同條款中,理賠只要求有期限(time limit)履行義務,而保險人沒有期限及時理賠,這對投保人和相關利益相關者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對保險理賠的及時解決缺乏公平的計量和監管標準。它的主動權在于保險公司。無論延誤多久,也可以以“未達成協議”等理由對被保險人進行處理,不受任何法律法規的監督和處罰。(1) 客戶和保險公司都有缺陷。對于被保險人來說,他們對自己需要的保險項目不清楚,對保險內容不了解,導致在簽訂保險合同時存在疑慮和缺陷。當他們不了解保險內容時,就簽訂合同,從而為以后的保險理賠埋下隱患。(2) 被保險人對保險索賠知之甚少。大多數人只是簡單地認為,如果簽訂了保險合同,保險金按時支付,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人會按照保險合同的規定進行賠償或賠償。這種認識過于片面,對理賠程序和數據沒有全面的了解,這也增加了理賠的難度。(3)部分投保人缺乏誠信。在簽訂壽險合同時,要求雙方盡最大努力善意告知和說明,特別是對于壽險,投保人應告知具體的身體狀況、年齡等事項。一些投保人為了獲取高額利益,通過隱瞞、欺騙等手段簽訂合同,導致理賠難度增加。三是保險監管的弊端。中國金融監管基本形成了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各司其職的局面。表面上看,它有助于防范我國金融業管理水平較低情況下混業經營帶來的風險,在證券、銀行、金融之間筑起一道“防火墻”。然而,由于三者之間沒有協調機制,這種忽視混業經營的監管體制,在銀行、證券、保險業務日益頻繁的情況下,顯然是一種監管低效。(2) 以犧牲效率為代價過分追求穩定。無論是外資保險還是外資保險,保險監管模式都是建立在穩定目標之上的。保險企業的監管內容不僅涉及面廣,而且限制性強。比如嚴格的市場準入限制,主要險種的基本條款和費率都得到了保監會的批準,保險資金也受到了強有力的限制,表面上看,通過這些限制,保險資金僅限于銀行存款、國債和金融債券,保險企業的安全穩定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但由于嚴格的市場準入和缺乏競爭,統一審批條款和費率,缺乏創新,我國保險業經營效率極低,競爭力嚴重不足。在缺乏效率的情況下,保險公司理賠能力不足,效率低下,賠付率低是不爭的事實。(3) 缺乏有效的償付能力監管機制。中國保險業在觀念和思維上存在嚴重偏見,導致保險業做大做強的主旨。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保險監管部門將重點放在市場準入門檻上,而忽視了對保險公司服務質量的監管。目前,監管模式基本上是市場行為監管,重點是監管費率、險種設計等商業慣例。在償付能力監管機制非常薄弱的情況下,缺乏相應的監管技術和能力。因此,保險公司忽視了業務質量的提高,忽視了成本和費用的控制,償付能力潛力巨大。四是外部環境存在的問題。我國保險市場發展相對落后,保險市場不完善,其外部法律環境也處于不合理狀態。在簽訂壽險合同的過程中,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利于決定是否承保和確定保費。但是,如果這種情況擴大,就不利于壽險理賠費用的確定。**國外保險公司要求被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告知的范圍越來越廣,已經到了不合理、不切實際的程度,導致了被保險人和被保險人的損失。就疾病告知而言,有些公司要求被保險人在五年內或過去告知所有疾病,這對被保險人不利。如果我們不重視,保險公司就會因為不講真話而拒絕承擔理賠責任,這就導致了我國理賠的困難。這些不利因素大多是由于我國保險市場外部環境不利造成的。二是外部環境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其內在表現為規范與秩序,外在表現為法律法規。當然,誠信已成為保險業的首要原則,也是保險業經營中的競爭因素,對保險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良好的誠信環境也將為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然而,從我國的內外部環境來看,受市場利益驅動,誠信文化嚴重缺失,誠信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也說明市場經濟發展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完善。因此,誠信在這種情況下尤其脆弱,幾乎被利益所覆蓋。誠信的缺失也導致保險公司聲譽的下降,嚴重影響保險業的健康發展。**國外保險公司的薪酬機制和員工聘用制度導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傷殘鑒定的申報時限規定是什么
2020-11-20單位不給繳納社保,勞動仲裁后怎么補償
2021-02-26員工獲得激勵股權能否轉讓
2021-02-02企業經營異常怎么消除需要多久
2021-02-09建筑工人意外身亡要不要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1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職責
2020-12-18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2020最新人身意外保險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1-01-04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保險公司可以以違反如實告知義務拒賠嗎
2021-02-09摩托車必須買保險嗎
2021-02-04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