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什么是宅基地?
宅基地是農村農民集體所有或個人所有的作為居住基地的土地。它包括三種類型:已建房用地、已建房用地或決定用于建房用地、已建房用地、已建房但無蓋或不能居住的用地和已準備建房的規劃用地。宅基地所有權屬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二是拆遷宅基地如何補償。其結果是,由于流通和抵押的限制,農民終身積累建設的農村住房無法實現其資產信用功能,無法支撐擴大生產、更新住房和規避風險。
近年來,農村教育、農村醫療、農村社會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各地對農村住房制度建設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但總體制度建設仍不完善。農民住房一直是自建、自住、自管的。農村住房制度長期停留在“一戶一房”、“限制宅基地流轉”的水平。涉及農民權益保護、農民生活質量安全、農民生活環境改善和農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制度建設尚不完善。
我國現行農村住房制度主要體現宅基地制度的水平,具有“一戶一房”、“法定面積”、“無償取得和使用”、“有限流轉和抵押”的基本特征。宅基地制度過于注重農民的福利保障,導致宅基地只具有使用功能而沒有資本功能。第三,相關法律知識只能在村集體內流轉。根據《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不是不動產,而是使用權,所有權屬于村集體。宅基地既不能交易,也不能繼承,但可以在村集體內部流轉。經土地管理部門依法批準后,方可發證。由于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實施,在城市化浪潮中,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業轉向非農業。不管是什么原因,戶籍一旦轉移,就失去了宅基地的繼承權,也買不回來。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祖屋”成為村里的集體資產。由于農村戶籍與土地的對應關系,有的人不愿意“農轉非”,甚至有的公務員嘗試“農轉非”,但畢竟很少,“進城”是大勢所趨。因此,從具體家庭的角度來看,如果相關法律法規不變,宅基地必然會失去。根據《物權法》第152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有權占用和使用集體所有的土地,有權使用該土地建造房屋及附屬設施。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劃撥給農民的土地,用來建造房屋和小庭院,滿足農民的生活需要。用于建房、輔房(廚房、倉庫、衛生間)、庭院、沼氣池、畜舍、柴火堆放等,農民只有使用權,不得非法買賣、出租、轉讓。農民對宅基地上附著物享有所有權,有買賣租賃權,不受他人侵害。房屋出售或者出租后,宅基地使用權將轉讓給受讓人或者承租人,但宅基地的所有權始終歸集體所有。
綜上所述,宅基地拆遷補償是公民應該得到的財產,如何補償宅基地拆遷一直困擾著公民,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合法財產。以上是本書編輯整理的相關知識律師網. 如果您有其他問題,請咨詢我們的律師律師網. 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秋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2-05注冊空殼公司違法嗎
2020-11-28機票退票費如何認定
2021-02-18拖欠工程款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1-01-24《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最新中止審理申請書模板2020是怎樣的
2021-03-132020年浙江省交通事故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雙倍賠償金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9格式合同中的權利義務是否可以更改
2021-01-17車輛過戶手續是什么
2021-03-14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產品責任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2-23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定值保險合同和不定值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2-23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1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7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