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1973年與趙芳結婚,生下兩個兒子,羅×舒和羅×楊。婚后,羅×生和趙×芳在浦東新區的一處宅基地上共同建起了一棟建筑面積225平方米的房子。1991年實行統一登記時,登記的有羅×生、趙×芳、羅×舒、羅×楊。趙芳于2000年因病去世。2002年,羅勝與陸英再婚。2003年羅×舒結婚后,他的戶籍搬出了有爭議的房子,宅基地也被單獨批準。2004年,羅陽和徐瑩登記結婚,生下兒子羅彤。徐瑩和羅彤的戶籍都在有爭議的房子里。2009年,該宅基地搬遷。根據實際情況,搬遷公司確定需要安置的有羅×生、陸×英、羅×陽、徐×英、羅×童5人。
根據動遷協議,動遷收益為:房屋評估價20萬元,土地使用權底價30萬元,價格補貼8萬元,附屬設施補償5萬元,動遷補貼及獎勵費10萬元,共計73萬元。這戶人家買了兩套120平方米的房子,總付款60萬元,羅×生拿到13萬元補差價。
因為羅生把這兩套房子登記在兒子羅陽和孫子羅彤的名下,他不同意陸英的意見。陸英起訴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分割房屋相關利益。人民法院認為,陸×英作為居家糾紛基地的安置人口,有權依法獲得搬遷利益。現在,根據搬遷的具體情況,決定由羅×生、羅×陽、徐×英、羅×彤支付盧×英30萬元的房屋款。律師的點評與分析首先,搬遷利益的劃分原則。
所謂“基數人口”,是指申請建設住房審批報告中所列宅基地住房的人員。總體而言,上海市農村宅基地房屋于1990年至1993年進行登記確認,并頒發了新的宅基地使用權證。在發證過程中,對宅基地房屋權利進行了重新確認和清點。這是確認房屋權屬的重要證據,直接決定了房屋權屬的歸屬,也是衡量房屋權屬補償的重要法律依據。其中,作為家庭成員,其貢獻可能有所不同。父母貢獻更多,而大多數孩子還未成年。在這種情況下,剝奪孩子的住房權是不自然的。父母的貢獻和貢獻可以看作是對未成年子女的一種捐贈行為。當然,作為貢獻更多的父母,他們可以得到更多的分數。
本案共有4人,分別是羅×生、趙×芳(2000年去世)、羅×舒、羅×楊。那么房屋的評估價是20萬元,附屬設施補償費是5萬元,應該由上述4人共同承擔。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外,我們一般可以認為每人有四分之一的股份,也就是6.3萬元左右。趙芳不能因為他的死而失去他的股份,但是他的股份是由他的合法繼承人繼承的。第二,土地底價補償應當由宅基地使用權人進行分配。
宅地所有人和房屋所有人之間沒有一對一的通信。房屋所有權人是根據宅基地人口確定的,而宅基地使用權人既要考慮宅基地人口,又要考慮戶籍。由于農村宅基地使用權具有很強的身份屬性,按戶計算,應當由集體組織成員享有。人口減少或者個人遷出集體組織的,宅基地使用權歸剩余家庭成員共同所有。因此,戶籍人口因婚姻、分戶、非農、死亡等原因遷出或者注銷的,宅基地使用權由剩余的家庭成員享有,已婚、分戶的,非農業人員和死亡人員將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
當然,新家庭成員是否因戶籍而享有宅基地使用權是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不同的案件有不同的判決,我認為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如果搬遷公司認定為被安置人口,就可以享受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的好處。
具體來說,本案注冊賬戶中有羅×生、陸×英、羅×陽、徐×英和羅×童。羅×生和羅×陽都是基本人口和戶口,他們必然會享受搬遷帶來的好處,而盧×英、徐×英和羅×彤都是后來者。但搬遷公司將上述3人列為安置人口,有權依法劃分土地使用權底價和地價補貼8萬元,除去其他不確定因素,每人可獲得五分之一的份額,約7.6萬元。三是補助獎勵歸被安置人員所有。
補貼和獎勵是搬遷過程中不確定的補償項目。這里的不確定性體現在補償和獎勵項目名稱的不確定性,也體現在補貼和獎勵項目金額的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采取何種形式的補貼、獎勵,一般性的補貼、獎勵,除排他性補償對象的具體補貼、獎勵外,都屬于特定的人,獎勵歸被安置者共同所有。
當然,有些人對搬遷過程中的具體安置人員并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訴諸法律后如何確定安置人員,應由人民法院自行決定。確定標準因素需要考慮戶籍、居住條件、異地住房條件和異地安置條件。
本案中,如果人民法院確定了5名安置人員,10萬元的補助和獎勵將由5人平分,每人約2萬元。第四條原則是優先購買安置房的權利屬于被安置者。
在拆遷過程中,拆遷公司將為被拆遷人提供價格優惠的拆遷安置房供其選擇。根據搬遷安置房分配到不同地段,可選擇的住房面積也不盡相同。我不在這里詳細重復。動遷安置房的買受人必須是動遷公司確定的安置人口。如未確定安置人口,請參照以上標準確定。
本案中,人民法院認定,5名安置人員,其中1人為獨生子女,按2人計算。其實,240平方米的優惠購房資格是按每人40平方米計算的。除了羅×彤的80平方米外,其他人還有40平方米的資格。宅基地搬遷過程中的遺產有兩種:一種是搬遷前死亡的遺產,另一種是搬遷后分割前死亡的遺產。
兩種不同情況下的遺產范圍截然不同。根據以上向下的原則,對搬遷利益的分配,我們可以做出明確的判斷。
搬遷前死亡的遺產范圍以死者依法可以獲得的房屋補償為限。
搬遷后、分割前死亡的,除房屋補償外,土地使用權底價、補貼和獎勵,甚至優惠的購房資格待遇都屬于繼承范圍,可由繼承人依法分割。
本案中,由于趙×方在搬家前去世,趙×方能得到的6.3萬元房屋補償款應為遺產,由羅×生、羅×舒、羅×陽平分,每人得到2.1萬元。三是本案個人利益統計
羅×生:6.3萬套房屋+2.1萬套遺產+7.6萬塊土地+2萬補貼+40平方米
趙×芳:6.3萬套房屋繼承
陸×英:7.6萬塊土地+2萬補貼+40平方米。
羅*樹:6.3萬套房屋+2.1萬套遺產
羅*陽:6.3萬套房屋+2.1萬套遺產+7.6萬塊土地+2萬補貼+40平方米
徐*英:7.6萬塊土地+2萬補貼+40平方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命令是否可以提起復議
2020-12-01股權變更登記行政機關未盡義務如何維權
2020-12-06交通事故肇事者應采取哪些措施
2020-11-12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欠款強制執行會抓人嗎
2021-02-04不安抗辯權的行為表示方式是哪些?
2020-12-09孫子女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25搭順風車發生交通事故怎樣賠償
2021-03-24什么情形下接受勞務方可以向第三人追償
2021-03-05行政案件可以立案嗎
2020-11-29孩子臉部在商場受傷誰負責
2020-11-09什么是房屋中介,房屋中介費應該給多少
2021-01-18什么情況下勞動仲裁支持經濟補償金
2020-11-21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財產保險公司再保險分入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群文是什么
2021-01-13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保險合同生效后十日內可以取消嗎
2021-01-18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公眾責任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6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