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的區別在于,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認定為被拆遷人:
1。私人住宅的主人。業主必須提供當地產權管理機構或區縣人民政府出具的房屋產權證和身份證明。
2。公有住房的產權人,即國家授權的國有住房管理人,通常被稱為產權人。國家授權的房屋分為直管房屋和委托房屋。產權人必須提供房屋產權證明和當地產權行政機關、區縣機關或者區縣人民政府出具的身份證明。
3。代管有兩種形式:國家代管和代理代管。國家代管是指房屋所有人下落不明,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權屬不明的私人房屋。該機構是地方房管局,其權力和責任由法律法規直接規定。城市私房業主因缺勤等原因無法管理房屋時,委托他人代為管理。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所有權人與代理人之間的權利義務應當通過代理制度加以調整。這里被拆遷房屋的代建單位是指國家的代建單位,即房屋所在地的房管局。
被拆遷人資格的根本問題是被拆遷人是否在拆遷公告前依法取得房屋所有權。拆遷公告前依法取得房屋及其附屬物所有權的,均為被拆遷人,否則,不應認定為被拆遷人。
需要注意的是,房屋承租人或使用人不是被拆遷人,但他可以與被拆遷人一起成為安置協議的主體。
拆遷安置的對象是房屋使用者。使用者可以是房屋所有人,也可以是房屋承租人和其他實際使用者。用戶有權要求拆遷人安置,拆遷人對用戶的安置是其法定義務。一般來說,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通過協議的方式進行安置。安置方式、地點和標準在安置協議中約定。
但是,如果雙方不能就安置事項達成協議,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房屋拆遷主管部門申請裁決;主管部門作出裁決后,即成為具體的行政行為。安置可以通過一次性安置房解決,也可以由拆遷人通過周轉房(或支付臨時安置補助金,由被拆遷人自行解決)先行臨時過渡,緩解安置房的安置問題。安置房不能一次性解決的,應當在協議中明確過渡期,將安置分為一次性安置和過渡安置兩種。新《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沒有明確舊《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規定的安置對象。只要房屋被拆除,權利人就應當在安置補償協議中確認和安排安置。
以上內容是對“搬遷與搬遷的區別”問題的回答。如果讀者需要法律幫助,歡迎閱讀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的勞動合同要是沒公司的蓋章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29在醫院突發心梗死了怎么賠償
2020-11-23安置房可以貸款嗎
2021-02-18職業病診斷鑒定手續有哪些
2021-02-22質押權人是否可以使用質押物
2021-03-10離婚時財產分割法規大全
2021-02-11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裝飾公司用假材料如何處罰
2021-01-01合同變更競業限制還有效嗎
2021-01-16勞動者加班的不同薪酬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公司破產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三責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6交通事故意外險的適用對象是什么
2021-03-10怎樣解決保險公司實際償付能力低于規定標準的問題
2021-03-14人身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1-03-24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