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土地征收補償協議由征收部門與土地所有人、使用人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國家征收土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批準后公告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征收土地的,應當對被征收土地的現狀進行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并公布征收范圍、土地現狀、征收目的,被征收土地所在鄉(鎮)、村、村民小組范圍內的補償標準、安置方式和社會保障至少30天,聽取被征收農村集體意見和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意見,村民委員會和其他有關方面。
被征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多數認為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聽證,修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聽證情況。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使用人應當在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房地產權證辦理補償登記。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計算落實有關費用,確保足額到位,并與被征收土地的所有人、使用人簽訂補償安置協議;確實難以達成協議的,申請征收土地,應當如實說明。有關前期工作完成后,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申請征地。第二,如何處理農民土地征收補償糾紛的法律處理方法主要包括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復議裁定、民事訴訟等。根據案件的不同特點,啟動不同的法律程序。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認為該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向法定行政復議機關申請復議,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適當性進行審查,作出行政復議決定。行政救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通過行政救濟解決行政糾紛的一種方式。征地糾紛行政訴訟,是指公民、法人對具體行政行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人民法院審理、作出判決、裁定的司法程序。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民告官”,是解決行政糾紛的一項重要制度。
3。土地征收糾紛中的民事訴訟
在土地征收糾紛中,大部分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很少有民事訴訟,但并不是所有的程序都需要行政訴訟,有時也可以采取民事訴訟程序。比如對于非法占用土地的行為,可以從民事的角度起訴民事侵權,要求停止侵權損害賠償和恢復原狀。對于已經簽訂的土地補償協議,如果在簽訂協議過程中存在脅迫等手段,將從民事訴訟的角度起訴解除協議。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土地征收補償協議由征收部門與土地所有人、使用人簽訂。如果你需要法律幫助,你可以去律霸咨詢。律霸有最專業的律師為你解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驗血錯誤醫院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21在外國申請離婚要什么材料
2020-11-18公司減資股東是否承擔補充責任
2021-01-15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職務犯罪刑期過半能否申請假釋
2020-12-30物品借條的標準格式
2021-02-16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父母離婚的對子女的撫育費如何給付
2021-02-18發生交通事故,警察怎樣劃分責任歸屬
2020-12-21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房產中介費支付可能引起的糾紛有哪些
2021-03-14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如何判定壽險保單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有的保險該如何分
2021-01-08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