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補償安置過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征地單位與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關系;第二階段是土地補償分配決策后村民與農村經濟組織的關系。法律在各個階段的適用是不同的。
在“第一階段”,征地單位與政府土地主管部門之間存在確定和實施補償安置方案的關系。根據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農村集體土地征用程序,政府土地主管部門先將土地作為國有土地進行征用,并對被征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補償,再由政府土地主管部門將被征用的土地轉讓給土地使用者。在這一階段,補償安置的雙方是土地主管部門和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雙方具有行政管理和指導關系。因此,這一階段的糾紛主要由政府協調或決定。如本案中,是海口市國土資源局與被告村委會之間的征收與補償關系。海口市國土資源局劃入被告銀行賬戶的征地補償款歸被告所有,被告有權管理和使用。對此,原告不能要求分配或分成。原告現階段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農業司法解釋》)第一條也明確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應當就土地數量提出請求用于分配的賠償金,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二階段,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土地補償后的分配問題。現階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屬于平等的民事主體,不存在行政管理和隸屬關系。如果說如何制定補償安置方案屬于農村經濟組織自治和村民自治的范圍,那么一旦村民大會作出分配決議(該決議應屬于法律性質的財產分析協議或收入分配決議)并經政府部門批準,即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后,由此產生的糾紛已超出村民自治范圍,如果被告違反決議,原告自然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救濟。因此,在第二階段,應當在法院受理的范圍內。法院可以充分審查村民會議決議的合法性(如是否歧視少數民族或婦女),并在此基礎上,按照公平、合法的原則,判斷原告的份額和被告的支付義務。以類似情況為例,公司股東大會通過利潤分配方案后,該方案將對公司和股東具有法律約束力。公司不實施分配方案的,股東可以通過法院判決實現其合法權益。在本案中,法院能否因為屬于公司自治或者內部關系的范圍而拒絕受理并作出判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答記者問
2020-11-17法律援助的對象可以是社區矯正對象嗎
2020-11-17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1-03-19車禍私了要去交警隊簽什么協議
2020-12-22事實婚姻關系具有婚姻效力嗎?
2020-12-20房屋贈與合同用公證嗎
2021-03-24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民法宣告失蹤的條件有什么
2021-02-13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中介何時才能收取費用
2020-11-22離職后帶走顧客信息違法嗎
2021-01-28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寫
2021-01-13實習期享受三倍工資嗎
2020-11-10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理賠
2021-02-27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