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征地標準對廣大失地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但要從根本上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改革征地補償制度比僅僅提高標準更為重要和迫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失地農民的補償標準不斷提高:由前三年平均畝均產值的2-3倍提高到4-6倍,目前執行率約為100%15次,這是1999年通過修改土地管理法形成的,但直到2004年前后的2次,這一標準才逐步實施。從目前情況看,國土資源部提出的補償標準一般提高20%-30%,應該在15倍的基礎上提高,即提高到前三年平均產值的18-20倍。在此期間,雖然法律規定最高賠償標準可以達到30倍,但需要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很難執行30倍的賠償標準。筆者之所以主張對失地農民補償制度進行改革,而不是僅僅提高補償倍數,是因為我國《土地管理法》在農民補償的理論基礎方面,由于歷史因素的影響,仍然停留在城鄉二元思維中,并在繼續補償城市發展理念在我國的長期實施。
首先,現行的失地農民補償標準是以“前三年平均畝產值”為基礎的。但是,如果不考慮過去一兩年的地價、產值增長、物價上漲、科技進步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失地農民將遭受巨大損失。科學的計算方法應以征地時上一年度的年產值,加上國家統計局當年公布的價格上漲率作為補償倍數的依據,這樣才相對公平。其次,根據《土地管理法》,征地補償金的“一部分”應該留給村集體組織,具體來說,應該歸村委會所有。從目前來看,由于補償基數較大,留給村集體控制的數額相對較大,動輒幾十萬元或上百萬元。目前,大多數村級組織的管理相對薄弱。如何管理和控制這類巨額資金,一直是各級政府、村級組織和村民高度關注的問題。
對村集體留用部分的使用,國家要求專項資金專項使用,主要用于農民最低生活保障、項目建設、農業發展、村集體公益事業等,或者對安置費低的失地農民發放少量補貼。但由于運行過程中存在不規范、不透明等問題,一些村干部以權謀私,甚至揮霍腐敗。同時,由于對征地補償資金的使用缺乏詳細規定,一些村在拿到征地補償資金后長期閑置,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地矛盾仍將長期突出。為切實維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修改或完善《土地管理法》中的補償規定,讓廣大失地農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網絡用戶侵權者通知的內容應包括哪些
2020-12-14廠里不允許辭職去勞動局有用嗎
2021-02-01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馳名商標侵權的情形
2020-12-11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人壽保險是如何進行理賠的
2020-12-22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未事先告知投保人的遲延生效條款不生效
2020-11-23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0-12-16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保監會等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1-09農村大力拆除空心房的原因是什么拆遷補償又是多少呢
2021-02-24征地拆遷補償和戶口有關系么
2020-11-29浙江東陽市農村房子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