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房屋能不能被強拆。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45條,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阻礙國家建設用地征用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二是農村房屋拆遷糾紛中應注意的問題(一)低補償標準的土地管理和補償標準授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但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違反立法法規定,不嚴格按照授權目的行使權力,將權力下放給下級行政機關。為了降低土地儲備成本,維護地方政府利益,下級行政機關通常設定較低的補償標準。在農民房屋拆遷補償糾紛案件中,一些拆遷人暗箱操作,與被拆遷農民簽訂安置補償協議,嚴重缺乏公開性和公平性。對于同一被拆遷農民的房屋,在同等條件下,安置補償結果不盡相同,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補償標準,由村民會議按照民主協商程序決定,因此補償標準具有隨意性。在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一般只辦理集體土地使用證,不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有許多拆遷補償協議不是與被拆遷房屋所有人和宅基地所有人(或戶主)簽訂的,而是在未經其簽字或授權的情況下,其他享有家庭共有產權的家庭成員與拆遷人簽訂的他自己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拆遷協議往往表現出家族代理人的性質。(4) 案件處理難度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案情復雜
拆遷主體的權利義務是縱橫交錯的,包括拆遷人與農民之間的補償安置關系、農民與承租人之間的騰退關系、拆遷人與委托拆遷人之間的委托關系拆遷管理部門、拆遷戶與被拆遷人之間的行政關系錯綜復雜。群體糾紛多,社會影響大。
由于城市發展和舊城改造,多為集體拆遷或區域拆遷。雖然被拆遷農民的情況大相徑庭,但被拆遷戶的利益是一致的,比如要求合理的安置補償。共同利益使得拆遷戶形成一個小群體。一旦與被拆遷戶分離,當農民發生糾紛時,他們會得到同樣的利益,容易發生群體上訪、靜坐等事件,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利益訴訟工作難度較大。這種糾紛往往是拆遷人和被拆遷農民之間無法調和的。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缺乏具體的法律依據,對此類案件認識不一致,極大地影響了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和認可,極有可能被反復糾纏,不利于雙方矛盾的糾偏和糾紛的徹底解決已成為當前當事人依法信訪案件的焦點。
農村房屋能不能強拆?無論是農村房屋還是城市房屋,在拆遷征收時都有強制拆遷的可能,但必須符合相關條件。農村房屋被強拆后如何維權?不清楚的人現在可以來律霸了。專業律師會給你一個詳細的答案。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侵權責任編,高空拋物到底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判斷產品質量的依據是什么
2020-12-10電子郵件證據是如何認定效力的
2021-01-11為被繼承人提供主要經濟來源算不算盡了主要贍養義務
2021-01-23婚姻效力具有溯及力嗎
2021-01-20逾期的債權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5選擇擔保公司的擔保方式是否弱于抵質押
2020-12-14減刑和假釋的最新規定
2020-12-25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旅游意外傷害險定義
2020-11-21產品質量責任險中的賠償處理方面有什么規定
2021-02-08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投保人的權利義務是怎樣的
2021-01-11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