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撥土地使用者能否協議轉讓土地?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劃撥土地使用者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地產管理部門批準,可以協議轉讓土地,但需繳納土地出讓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暫行條例》第四十四條對劃撥的土地使用權,除本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第四十五條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房地產管理部門批準,符合下列條件的,劃撥的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權可以轉讓、出租或者抵押:>
(1)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2)持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3)持有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著物的合法產權證;(四)依照本條例第二章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出讓、租賃、抵押的價款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前款劃撥的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出租、抵押,分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規定辦理。根據《合同法》和《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城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一經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可以擅自變更或者終止。但轉讓合同訂立后,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國內外市場供求變化、國家公共利益需要等原因,需要變更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如果原轉讓合同繼續履行,會造成較大損失,法律允許當事人依法變更和解除合同。《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暫行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經出讓人同意,并經土地管理部門、城市規劃部門批準,按照本章規定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調整土地出讓金,并登記。”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生效后,在合同未完全履行之前,因法律原因或者出讓人、受讓人或者雙方意愿的表達,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合同關系提前解除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出讓人與受讓人協商解除合同;受讓人逾期未足額繳納土地出讓金;出讓人未按合同約定提供土地使用權;因不可抗力和土地損失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因受讓人未按合同約定的開發日期開發滿2年,受讓人收回土地使用權,合同終止。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劃撥土地使用者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地產管理部門批準,可以協議轉讓土地,但必須繳納土地出讓金。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施工沒砸到人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09車禍負主要責任能走工傷嗎
2021-02-17沒有借條,能以聊天記錄為證據起訴要求償還債務嗎
2021-02-16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定期人壽保險的內容有哪些
2020-12-29平安保險車禍理賠手續
2021-01-18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開車身亡保險賠嗎
2020-12-26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撞傷牙齒鑲牙在意外傷害險的理賠范圍呢嗎
2020-12-22投保人在保險投保時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1-02-13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私房拆遷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1-02-08購房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2021-01-23房屋拆遷常識
2021-03-11最有效的拆遷維權方法是什么
2021-01-03沒有房產證的房屋就只能按航拍圖認定嗎
2021-02-07沒有土地證的廠房拆遷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7舊房拆遷后,要房子還是要現金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