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6年2月,財政部在《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的基礎上,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以下簡稱新準則)。新準則主要規范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等長期資產的減值處理。與原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新準則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減值跡象的判斷更加明確。一是明確企業是否必須在會計期末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首先,取決于是否存在資產減值跡象。從企業外部信息和內部信息兩個方面給出了八個評價標準。強調只要存在一個或多個減值因素,就應當估計資產減值的主要因素可收回金額,然后通過與資產的賬面價值和金額相比較確定減值損失。二是明確無減值跡象的,不需要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確認減值損失。第二,可收回金額的計量更加詳細。新準則在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重新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確定可收回金額時,按照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本準則為公允價值、處置費用和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的計算提供了詳細的操作指南。在會計實務中,許多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很難獨立產生現金流。因此,很難按單項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新準則引入了“資產組”的概念。企業難以計量單項資產可收回金額的,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確定一個資產組的核心是該資產組的現金流入能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當資產組及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時,其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根據新準則,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必須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減值測試,并將商譽分攤到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才能確定是否確認減值損失。(5) 計提減值損失轉回的準備。在確定資產減值損失時,減值準則仍與我國現行的制度和準則相一致。但在轉回問題上,準則規定“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予轉回”。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不轉回是針對長期資產的減值。存貨、短期投資、應收款項等流動資產的減值按其他準則規定。二是新準則中三項特殊資產減值的確認和處理。企業難以估計單項資產可收回金額的,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資產組的確定,以該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基礎。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按照該資產組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包括可直接歸屬于該資產組并可合理、一致地分配給該資產組的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組一經確定,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總部資產減值的認定和處理總部資產包括辦公樓、電子數據處理設備和企業集團或事業部的其他資產。總部資產的顯著特點是難以從其他資產或資產組中產生獨立的現金流入,其賬面價值難以完全歸屬于某一資產組。有跡象表明某項總部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企業應當計算確定該總部資產所屬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然后與相應的賬面價值進行比較,確定是否需要確認減值損失。(3) 商譽減值的確認和處理。商譽難以獨立于其他資產為企業產生現金流量的,自購買日起將商譽的賬面價值分攤至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按照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公允價值占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公允價值總額的比例進行分攤。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這里的“賬面價值”包括總部資產和分攤的商譽。損失金額按下列順序分攤,以沖減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資產的賬面價值:首先沖減分攤至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商譽的賬面價值;然后按商譽以外其他資產賬面價值的比例分攤在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按比例沖減其他資產的賬面價值。上述資產賬面價值的扣除,作為單項資產(含商譽)的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每項資產扣除后的賬面價值,不得低于下列三者中的最高值: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如能夠確定)、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如能夠確定)和零。因此,不能分攤的減值損失金額,按照相關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中其他資產賬面價值的比例分攤。第三,新準則對資產減值不能轉回的規定分析本準則對這一條款的修改主要是針對我國會計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和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客觀要求。具體原因:(1)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資產減值會計準則過于分散和粗糙。中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經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前期預提較多的資產減值準備,本期全部或部分轉回,以達到控制收益的目的。資產減值準則中明確規定,不得轉回以前期間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有助于降低企業管理層粉飾財務報表的可能性,減少利用會計政策虛增利潤和粉飾財務報表的空間,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2) 根據中國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規定,被審計單位必須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確定是否存在以前年度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再存在或已經減少的跡象,如有跡象,被審計單位必須對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在上一次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后,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估計數發生變化時,才能沖減以前年度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可見,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是否能夠轉回,取決于會計人員判斷以前年度確認的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以及用于資產可收回金額的估計金額是否發生了變化,這需要一定的專業判斷能力。從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來看,很難達到這一要求。如果允許資產減值損失轉回,很容易增加操縱損益的可能性。資產減值準則規定不得轉回資產減值損失,這縮小了企業會計政策選擇和會計估計的范圍,也降低了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更符合我國國情。(3) 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客觀要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十年訴訟時效期間可以延長嗎
2020-12-31個人合伙企業中合伙人對內責任怎么認定
2021-02-16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孩子探望權,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怎么辦
2021-01-10往年贍養費能追訴嗎
2021-03-12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法院可以調取微信聊天記錄嗎
2021-01-24提供虛假學歷入職違法嗎
2021-01-21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車保險單寫錯了怎么辦
2021-03-22保險合同終止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5財產保險理賠的方式方式有哪些
2021-01-20境外保單應該如何維權
2020-11-14車被砸了如何找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