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品可以抵押?《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擔保法》將于2020年12月31日生效。屆時,這一規定將被民法典取代,相關司法解釋也將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1。根據《擔保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下列財產可以作為抵押物:
(一)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面固定物;
(二)抵押人所有的機器、交通工具和其他財產;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房屋和其他固定物;(四)抵押人依法有權處分的國有機器、交通工具和其他財產;(五)抵押人合同和依法訂立的合同;(六)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財產。(1) 土地所有權:(二)耕地、宅基地、私人土地、私人山丘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但本法第三十四條第五款、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四)依法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物品抵押可以再次處置
物品抵押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次處置,具體如下:
1。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的,應當提前清償債務或者將轉讓價款存入抵押權人。轉讓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二)抵押期間,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不得轉讓抵押物,但受讓人應當代表抵押權人清償債務,解除抵押權的除外。如果主債權已經清償,抵押權也將消滅。此時,抵押物的轉讓自然不需要債權人的同意。受讓人以清償債務的方式解除抵押權,取得抵押物所有權的權利,稱為解除權。(1) 抵押物在抵押合同訂立前已出租的,原租賃關系不受抵押權的影響。抵押權實現后,租賃合同在有效期內對抵押物受讓人繼續有效。(二)抵押物在抵押權成立后出租的,租賃關系不與登記的抵押權相抵觸。抵押權實現后,租賃合同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抵押人租賃抵押物時,抵押人未書面通知承租人該物已抵押的,抵押人應當對租賃該抵押物給承租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抵押人書面通知承租人該物已抵押的,抵押人應當賠償承租人的損失因抵押權的實現而引起的承租人責任由承租人承擔。
很明顯,有些物品是不能抵押的,如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公益性事業單位、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等社會團體的社會公益性設施,以及所有權和使用權不明確的財產或有爭議的財產。因此,當你想抵押物時,你應該保證抵押物可以抵押,保證抵押物的有效性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咨詢相關的專業律師。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哺乳期被勸退如何走勞動仲裁
2020-12-26交警隊行政處罰期限多長時間
2021-02-21非法同居有罪嗎
2021-01-07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繳納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單位的職責
2020-12-19單位未蓋章的競業限制協議效力
2021-03-09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保險人的保險合同解除權
2020-11-16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會被公布嗎
2021-03-14送餐撞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2-01車禍主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1-06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對《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
2021-03-11荒山開發承包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28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成立
2020-12-06農村集體土地轉讓
2021-03-17舊房改造補償太低,能不能拒絕改造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