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6日,原告某貿易有限公司與被告某建筑有限公司簽訂供銷合同,約定建筑公司向貿易公司購買鋼材,用于建筑公司承建的房屋工程。合同規定:所供貨物的具體數量、型號、規格、單價以交貨單為準;施工單位自收到貨物之日起60日內結清貨款;違約金按所供貨物總額的1‰計算。合同簽訂后,貿易公司履行合同,向建筑公司供應貨物203噸,貨值107萬元。由于建筑公司未能支付上述款項,貿易公司于2014年6月3日向法院提起訴訟。被告建筑公司辯稱,對原告陳述的事實和貨款數額無異議。合同違約責任無異議,但開發商不支付工程款,造成資金短缺,且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故要求減少違約金。糾紛焦點:本案審理中,雙方約定的違約金是否過高、違約金過高的舉證責任分配、法院是否需要調整等問題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雙方當事人約定的違約行為取決于意思自治,原告應就違約金是否過高承擔舉證責任。在本案中,處罰并不“過高”,因此法院對其進行了調整,以違反合同自由原則。另一種觀點認為,本案雙方約定的違約金明顯過高,不應將舉證責任分配給原告。同時,本案一方當事人(被告人)提出調整請求,法院應當予以調整,不違反合同自由原則。筆者原則上同意第二種觀點,即本案雙方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由于當事人約定違約金的判斷標準過高,法院應以違約造成的損失為依據,綜合考慮合同履行、當事人過錯、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進行平衡。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在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中,一般可以認定為“高于所造成的損失”。對于約定違約金是否過高的舉證責任分配,筆者認為無論違約金是否過高,違約方首先應承擔索賠責任,然后承擔舉證責任,使法院合理懷疑違約金是否過高。法院對量刑是否過高有合理懷疑后,可以將舉證責任分配給守約方,守約方對其實際損失承擔舉證責任。最后,法院將根據守約方的實際損失進行判決。需要注意的是,設立違約金的目的是免除違約損失的舉證責任,因此不宜對守約方的舉證要求苛刻。
鑒于約定刑過高,法院是否必須調整,筆者認為應當詳細分析,而不是一概而論。違約金的調整應堅持“當事人申請調整為主,法院主動調整除外”的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計算方法違約造成的損失賠償。由此可見,只要當事人對違約金的約定是意志的真實表達,其效力就應當得到肯定,法律應當充分尊重和保護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時,該條第二款規定,約定的罰款低于或者高于造成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增加或者適當減少。本條賦予當事人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調整的權利,但調整的前提是當事人應當主動申請。當事人未明確提出調整違約金的,因合同關系是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即使違約金數額過高或者過低,當事人自愿接受,應視為放棄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法院不應主動代表一方當事人行使訴訟請求權。當然,如果合同當事人的違約金涉及公眾、國家等利益,即使當事人沒有要求調整,法院也有必要主動介入。
合同一方通過訴訟或仲裁申請調整違約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在確定違約金時,應當首先確定違約造成的損失,并根據實際損失綜合權衡合同履行程度、當事人過錯、預期利益等因素。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可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高于造成的損失的,可以適當減少。同時,調整超額違約金并不違反合同自由原則。以契約自由為代表的意思自治是民商法的基石。現代契約觀念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契約自由權,但契約自由并非絕對的。當事人事先約定違約金是合同自由原則的體現。我們必須尊重它,但約定的違約金應當合理,符合民法的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在尊重當事人自由約定違約金的前提下,為了保證合同的善意履行,防止當事人濫用合同自由原則,當約定的違約金過高時,國家有必要進行干預,這也符合契約正義理論的要求。而且,對超額違約金的調整一般是以合同當事人的適用為依據的。法院行使有限的介入權,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充分體現了合同法關于違約金的價值取向,即兼顧自由與公正。在本案中,筆者認為雙方約定的違約金計算標準為每天供應貨物總額的1‰,根據本案的具體情況應認為過高。因此,應依法調整違約金的計算標準。同時,原告沒有提供證據證明罰款是否高于損失太多,因此原告的損失實際上是對方逾期支付鋼材所造成的利息損失,法院應在此基礎上依法予以減少。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法律顧問能否代理訴訟
2020-12-17法律如何規定溢價收購
2020-12-11商標侵權經銷商有責任嗎
2021-01-21拆遷公司強拆是否構成犯罪
2021-01-21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級別管轄可以提異議嗎
2021-03-20小學生在公立學校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員工離職老板能不能扣工資
2020-12-16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再保險分出人應收分保賬款的主要內容
2021-02-25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客戶患重疾去世 民生人壽及時理賠
2020-11-12失業保險不領取以后還可以拿嗎
2021-02-08車讓人放火了保險賠嗎
2021-01-11保險公司追訴時效是怎樣的
2020-12-01車子被撞對方全責,保險公司不賠應該怎么辦
2020-12-02交通事故同等責任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28保險受益權的前沿案例問題研究
2020-11-10關于承包權能否繼承”的問題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