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土地糾紛?《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糾紛可以通過雙方協商解決。談判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自愿,即雙方都愿意談判并達成協議。任何一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2) 合法,雙方達成的協議必須合法,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本辦法適用于因土地權屬不清、土地范圍不清、無土地界線標志等原因引起的土地權屬、使用權糾紛。雙方協商后簽訂土地所有權協議。爭議雙方應當報當地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備案。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不得申請調解。國土資源行政部門應當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調解。調解應當做到:(一)查明事實,辨別是非,明確責任。(2) 耐心勸說要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明確利益關系。(3) 我們不僅要遵守法律法規,而且要有原則、靈活。(4) 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和支持。第三,人民政府的處理就是所謂的行政處理?!锻恋毓芾矸ā返谑鶙l規定,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或者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鄉級人民政府處理的土地糾紛,主要是一方或雙方為個人的土地權屬糾紛。爭議范圍小,數量少,情節也不太復雜。為了及時解決土地糾紛,方便群眾,此類糾紛應由鄉級人民政府處理。但是,權屬糾紛涉及的情況復雜,影響大,處理后涉及登記發證。鄉級人民政府無權登記發證,由縣級人民政府辦理。但鄉一級人民政府可以受理。訴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之一。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土地使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請求國家依法予以保護。訴訟作為處理土地糾紛的一種方式,有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和刑事訴訟三種形式。第五,總結出解決土地糾紛必須實事求是、明辨是非、研究問題、分析原因,既要從現實出發,又要尊重歷史。按照法定程序,根據不同時期有效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按照“先易后難、先調查后判斷、先個別后一般”的原則,實事求是地依法解決問題。
當您無法解決土地糾紛時,建議您找一位專業律師來幫助您。在解決土地糾紛時,借助律師,可以更好地提高效率。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的等級分為幾種
2020-12-10第三方支付怎樣界定
2020-11-14車禍有人受傷警察會立案嗎
2021-02-15肇事逃逸最多判幾年
2021-03-11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2020年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金的法律規定
2020-12-14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地
2020-12-18勞務承包合同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0-11-20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保險公司假現場拒賠合理嗎
2021-03-17兒童意外傷害保險選購指南
2021-02-07更約權
2021-02-07林地承包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12經營土地承包權的性質是如何的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