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農村集體土地“農轉非”補償糾紛,對此有不同看法。一些觀點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發〔1993〕11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中辦發〔1997〕16號》,《新中國成立前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若干政策措施》(桂發〔1994〕4號),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通知關系;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通知》(廣政辦發[1997]53號)和《關于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通知》(廣政辦發[2001]191號)。主要包括:1。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倡導“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即對不屬于全家的農民遷入設區的城市,用人單位不得擅自收回“農轉非”農民的責任地。當然,如果發包人和承包人協商一致,承包人將自愿退出責任領域,并依法得到許可。另一種觀點認為,對于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適用,法律法規有規定的,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按照有關政策執行。廣西地方性法規《土地管理實施辦法》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集體土地所有人應當收回土地使用權,另行安排使用:一。農業戶籍變更為非農戶籍后,房屋拆遷后騰出的責任地(地)、水面、私有土地、私有山丘和宅基地,實行承包經營?!痉ㄊ?992年8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地方性法律。由于地方法律法規的規定,廣西是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央“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不適用于少數民族自治區。有地方性法規的,集體土地所有人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權。我們認為,首先,用人單位在承包期內不得擅自收回土地是土地承包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國家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實行產權保護。只有承包人全家搬進設區的城市,成為非農戶,發包人才能收回已批給農民的土地。另外,集體土地所有人作為用人單位,無權收回已確認的土地。其次,雖然農民在承包期內可以自愿將承包地返還給用人單位,但必須有合法的形式要求,即承包人應當提前半年書面通知集體土地所有人。因為承包人退承包地是一件大事,應該非常慎重,一定要寫下來。隨著《土地管理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的頒布實施,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再次得到法律的確認,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收入得到法律的保護?!锻恋毓芾矸ā返谑臈l規定“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人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五十八條規定:“任意截留、截留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收入的,應當返還。”。既然法律保護了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主張土地權利出讓人的利益應該體現在經濟上,為什么農民退出集體,即放棄成員權時,就不能體現在經濟上呢?(《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內,全家遷入設區的市,遷入他市”,戶籍非農業的,承包的耕地、草原應當返還用人單位。承包人不歸還的,發包人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草原。”第二十九條規定:“承包人在承包期內,可以自愿將承包地退還發包人。承包人自愿歸還承包地的,應當提前半年書面通知發包人。承包人在承包期內歸還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內不得再索取承包地。”從以上兩條可以看出,《農村土地承包法》強調了發包人收回承包地的權利,進城農民返還承包地的義務,以及返還承包地的農民享受土地使用權的限制條件再次承包權,只是忽視或回避了退出成員權農民的利益補償。從理論上講,這種立法既違背了法律所強調的公平正義原則,也違背了經濟學中最基本的理性經濟假設。
農民集體所有的征地補償依據。如果能夠明確土地征收補償的依據,其分配補償的條件也會明確,其他問題也會迎刃而解。征地補償金是多少?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經濟、文化、國防建設和社會公用事業的需要,對非國有土地強制有償取得和使用的行為。目前主要體現在國家對集體土地的征收上。征地補償是指行政主體的合法征地行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特殊損害,國家承擔補償責任的制度。從概念上看,征地補償是對“被征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特殊損害”給予的,即補償是因土地損失而造成的損失。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征地補償制度,以補償原土地所有者的損失。一般來說,合理的征地補償可以由土地所有者獲得,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征地費,相當于征地價值,是土地所有權的經濟實現;另一部分是土地補償金額,是對征地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補償。當然,不同國家的征地補償制度也不盡相同。它不僅考慮了土地所有者的期望價值,而且還考慮了土地所有者的期望價值。在美國,土地征用被稱為“行使最高土地權利”。英國的土地征用補償是以自愿買賣雙方的市場價格為基礎的。賠償原則是平等的,損害賠償原則是恢復原狀。德國土地征用補償的范圍和標準如下:①土地或其他標的物損失補償,其標準為征用機關決定征用申請之日土地或其他標的物的轉讓價值或市場價值;② 經營損失的補償,其標準與其他土地投資取得的收入相同;③征用標的的一切附帶損失的補償。日本對征收損失的賠償是基于個人支付的原則。
上述國家的征地補償法規比較具體、明確。征地補償是對因征地造成的經濟損失和其他損失的補償,是土地所有權價值的體現。賠償的依據與w無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夫妻共同債務怎么分配
2021-03-21簡述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
2021-03-22分公司設立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1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休產假期間被裁員怎么賠
2020-11-22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撫恤金第二順序是等額繼承嗎
2021-03-18商業銀行擅自縮短營業時間如何處罰
2021-02-09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保價運輸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保單詳細條款到底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2021-02-06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