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股東權益保護是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它不僅是經濟的,而且是法律的;它不僅是資本的,而且是以人為本的。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完善的法律和公司治理結構,對股東權益保護的重點和要求也不盡相同。美國大公司股權非常分散,大股東比例往往不足5%,主要矛盾是股東整體之間、董事會與經理層之間的利益沖突;而中國公司的股權結構往往高度集中。大股東處于絕對控制地位,能夠獨立決定重大決策。董事會在大股東的控制下往往缺乏獨立性,不能盡到對全體股東最大誠信的應有責任。因此,主要矛盾是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
雖然保護股東權益的重點和側重點不同,但保護股東權益的法律武器是相互聯系的,既有實體的,也有程序的。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累積投票制、代位權征收、代位權訴訟和集體訴訟。為打破大股東實際享有排他性權利的局面,我國現行《公司法》第一百零六條明確規定:股份公司“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時,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時,可以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者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每一股份與被選舉的董事、監事享有同等的權利。如果參與人數相同,股東所擁有的表決權可以集中使用。我國立法規定的“累積投票制”只適用于公司章程有規定或股東大會形成有效決議的股份公司,不直接適用于有限公司;僅適用于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不適用于其他表決事項。如果中小股東通過代理將分散的表決權集中起來,將在許多股份公司形成實際的話語權。但在實踐中,由于少數股東缺乏足夠的表決權,致使少數股東提名或批準的累積表決權、董事、監事選舉權不能有效行使的情況時有發生。
這是由小股東的分散性和他們意愿的多樣性決定的?!豆痉ā返谝话倭闫邨l明確規定:“股東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東大會,代理人應當向公司提交授權委托書,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表決權。”**隨著媒體、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加上相關監管部門和服務機構的強力介入,代收代辦權基本沒有法律障礙,但現實并非如此。
首先,中小股東不信任代理人代表自己的意愿和利益,代理人可能不忠于委托人的利益。第二,委托人的具體意思不一樣。如上所述,中小股東的分散性和多樣性也將決定其利益,難以形成統一的代理含義;第三,即使中小股東的利益相同,其對實現利益的渠道、手段、行為和措施的理解也不盡相同,這也決定了難以形成統一的代理;四是小股東因受挫、疏忽或悲觀,對代理權的收取漠不關心或持觀望態度。有的對代收代理權漠不關心或持觀望態度。有的對代收代理權漠不關心或持觀望態度。這些都使得絕大多數委托書征集以失敗告終。關于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還有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即關聯股東回避表決。股東大會表決時,與表決事項有法律關系的股東必須回避表決,與表決無關的股東行使表決權;也可以進行分類表決。如**航空股東大會對“東航”、“新航”股權協議的表決、流通股股東對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的表決,都是小股東行使表決權的典型回避表決案例。
小股東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另一個法律武器是防止通過司法程序侵害公司或股東的利益,或者對已經發生的侵權行為要求賠償。在這一法律武器中,代位權和集體訴訟是最有力的法律保護手段。新《公司法》突破了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引入了股東代位權訴訟制度。雖然設立了股東代位權訴訟前置程序,但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肯定了股東代位權訴訟權利。
我們看到的公司訴訟大多屬于直接訴訟,即公司作為原告,向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公司內部人士主張公司的權利,如要求股東補繳出資等,要求經營者返還競業禁止行為所得,要求控股股東賠償關聯交易損失等,股東為原告自身利益或共同利益向公司或特定義務人提起的訴訟,也是一種訴訟直接訴訟。典型的訴訟是要求公司分配已宣告的股利,查閱股東名冊、董事會記錄和公司賬簿,申請撤銷董事會決議,申請解散公司。
代位求償權只有經過法律確認后才能產生,而法定的代位求償權是代位求償的前提。在公司法律關系中,法律賦予代位權主體提起的代位權訴訟為:一是股東代位權訴訟,即在特殊情況下,股東有權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公司義務人履行義務或者承擔保護和實現公司利益的責任。股東是代位權的當事人,具有直接訴訟權利的公司是代位權人。典型的股東代位權訴訟是指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損害公司利益,但由于侵權人的控制地位,公司不能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怠惰或拒絕行使訴訟權利,股東以自己的名義起訴公司的控制人,由控制人承擔侵權賠償責任。第二,董事代位權訴訟,一些國家立法授權公司董事以自己的名義為公司利益提起訴訟,取得與股東代位權訴訟相同的權利。也就是說,當董事會不能就是否起訴作出集體決議時,持異議的董事會成員可以行使決定權提起代位訴訟。董事代位權訴訟的性質、對象和程序與股東代位權訴訟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董事無需遵守法律對持股的特殊要求即可獲得原告資格。大多數國家只承認股東的代位求償權,卻沒有賦予單一董事為公司提起訴訟的權利。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國法學會的《公司治理準則》規定,董事是公司的代位訴訟當事人。第三,債權人代位權訴訟,債權人代位權分為兩類,一類是債權性質的保全代位權,是由《合同法》確認的一種債權的權利,另一類是對公司損害的救濟代位權,是經《公司法》確認的公司利益相關者對公司享有實質性權利。然而,債權人對公司損害的代位權作為股東的代位權在許多國家尚未得到普遍承認。究其原因,是債權人不處于股東利益請求權、剩余財產請求權和承擔公司損失的地位。在分配公司利益時,t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手續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11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外資企業撤資流程
2020-12-17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10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交通事故賠償款一直不下來怎么辦
2020-12-09買集資房后代子孫可以使用嗎
2021-03-25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婚內能主張居住權嗎
2021-01-06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人身保險監管什么意思
2021-02-07保險詐騙中數罪的處理
2020-12-07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汽車沒保險能置換嗎
2020-12-17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