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權是現代企業組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日本《公司法》將其規定為“持股權”,臺灣《公司法》將其規定為“出資產生的權利”。此外,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在立法中沒有明確規定(1)。在我國立法中,衡平法的表述并不十分明確,一些與衡平法有關的條款存在明顯的滯后痕跡,不能適應現階段經濟發展的要求,也給法院的執行造成不必要的障礙。例如,我國《公司法》沒有明確提出股權的概念。當涉及股權時,通常用“出資”、“注冊資本”、“出資額”、“股份”等術語代替。盡管股權與其各種“代詞”之間存在著各種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我們有必要厘清相關概念,主要是股權與出資、注冊資本的區別。事實上,二者最重要的區別在于,股權是一種產權,而出資額和注冊資本只是特定財產的定量表達;另一個重要區別在于,前者是一個變量,而后兩者一般是一個固定值。股權作為一種產權,其價值隨著公司經營狀況等因素的變化而自動變化,而出資額和注冊資本的變更,沒有一定的法律條件和程序是不能隨意的。事實上,應該更好地理解公平的含義。簡言之,股東因出資而享有的是特定的財產權。在我國,稱之為“投資權益(二)”更為恰當。在公司中,法人人格的存在使得股東不能直接控制公司的財產,只能通過依法行使股權的程序控制公司的重大事務,公司享有收益權,股東的收益來源于公司,具體而言股權的權力與所有權完全不同,股權不是所有權。(2) 強制執行股權是指法院根據債權人的申請和被申請執行人作為股東持有的股份或者出資的有效法律文書,采取的一種強制轉讓措施其他公司。當責任股東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法院可以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強制轉讓的方式實現責任股東的財產權即股權,清償或者抵銷債務。由此可見,股權強制轉讓過程是法院按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將屬于債權股東的投資權益“強制”轉讓給第三人的過程。第二,公平執法的立法現狀和理論基礎。大多數國家都有強制執行股票權利的規定。例如,《法國民法典》(1978年1月4日第78-9號法律)第2078條第一款規定了“強制執行以擔保方式抵押的公司股份”,其《商業公司法》(1966年7月24日第66-537號法律)第46條對此作了規定;日本《公司法》第19條和第20條也規定了“非股東通過拍賣或公開出售方式取得股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公司法》一開始并未包含股權強制執行的內容,令法學界和實務界爭論不休。后來,《公司法》第111條第3款增加了股權強制執行的內容,并達成協議。目前,公司股權的強制執行是我國強制執行案件中的一個新難點。在我國,公司制度還不成熟,執行制度也不完善。在實踐中,執行程序法與其他法律之間存在著沖突,不能簡單地用誰有優先權適用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問題來解決,這就給衡平法的實施帶來了很大的困難。1998年以前,我國的股權執法處于混亂狀態。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執行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頒布實施。其中部分規定直接適用于公司股權的強制執行,這是我國首次明確將股權列為強制執行主體;2001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關于凍結、拍賣上市公司國有股和社會法人股的規定》,這是我國首次對上市公司股權強制執行程序作出更為詳細、具體的司法解釋。
上述司法解釋規定了股權執行程序的一些模式,對統一國家執法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許多問題仍然沒有答案,如公司股權適用于執法的理論基礎、條件和程序等;即使在司法解釋通過后《執行規定》的實施,在法學界存在諸多爭議(因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具有自由流通的性質,法學界關于股份是否可以強制轉讓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具有較強“人情合作”特征的有限責任公司。法院似乎也感覺到了對執行過程的信心不足,這使得執行公平成為障礙。目前,理論界對有限責任公司股權是否可以強制執行存在兩種爭論:
一些學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權不應該強制執行。股權是一種私法權利,應當遵循私法自治原則。有限責任公司是由公司創始人為實現自身利益妥協后設立的。它是合同的產物。與股份公司相比,它具有明顯的人性。如果股東的出資被強行轉讓給第三人,則相當于強行變更原股東協議,將新的合伙人強加于其他股東,這是對當事人的違背——股東的個人意志也違背了有限責任公司的基本特征,如合伙企業當事人之間的相互信任,股東人格與公司人格在一定程度上的結合,合伙企業的設立與運作等當行政法規和其他行政法規作為程序法和司法解釋與公司法作為實體法和部門法的概念相沖突時,應優先適用公司法的判例。另外,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他們也認為這種強制轉讓行為可能會使公司受到新股東實力和聲譽的影響,影響公司未來發展方向等一系列問題,使原公司經營發展處于不穩定狀態。從維護債權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角度來看,有限公司股權強制轉讓并不是一種效果最佳的選擇。總之,反對者認為強制轉讓股權違反了民法上的契約自由原則,不利于公司的發展,不同意強制執行有限公司股權;為了保護債權人,他們認為可以強制執行公司因股權而產生的貨幣債權,如股利、紅利等,也有學者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可以強制執行。股權不僅是成員的權利,也是一種財產權。它具有并且能夠產生相當大的價值,可以強制轉讓和用于償還債務。效率與公平是強制執行的基本價值目標。債務人的財產在用盡之前,并沒有實現對債權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護,這不能說是“公平”;截留股利只是一種掩飾,不能參與公司決策的債權人沒有任何保障,這不能說是“效率”;事后《公司法》頒布實施后,按照后一法優于前一法的原則,公司的股權可以按照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完全執行;未完全執行財產的債務人享有財產權益,但債權人不能得到賠償,這在本質上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置房可以貸款嗎
2021-02-18無效商標可以加盟嗎
2020-11-24酒駕記錄保留多久
2021-01-12離婚協議中贈與財產能否再要回來
2021-03-07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合同債權質押的法律效力應包括什么內容
2021-03-19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勞動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0-12-13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父母可以給成年子女購買死亡險嗎
2021-01-10保險合同要怎么簽訂
2021-03-01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無證駕駛撞死人無力賠償告保險公司可以嗎
2021-02-13保險條款解讀-車險
2021-02-23保險利益原則在保險合同適用中的差異性
2021-01-28瑞士人活得“保險”
2021-01-05集體林地承包有關政策有哪些
2021-02-26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