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保密期限,不少企業認為員工在任職期間對企業負有保密義務,但離職后,就不再負有保密義務。事實上,這些認識并不全面。知悉保密協議中商業秘密的員工有保密義務,這是一項法定義務
如果員工離職后擅自泄露或使用,將構成侵權行為,構成嚴重的侵犯商業秘密罪。對于一般保密信息,員工離職后一般不承擔保密義務。很多企業通常認為保密期限是在任職期間和辭職后2-3年。這樣的協議會給員工造成誤解,即辭職2-3年后,商業秘密就可以被泄露或使用。這樣的協議是不可取的。因此,企業應另立協議,商業秘密的保密期限應為任期內和辭職后的無限期;對于一般保密信息,宜約定2年或3年的保密期限,簽訂保密協議時應注意的事項:。簽訂保密協議的對象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因此用人單位只應與接觸、知悉和掌握商業秘密的員工簽訂保密協議,而不是普通員工或員工,更不應與所有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當然,企業也要根據自身的性質和情況,分析判斷企業中哪些人員掌握了商業秘密。對于一些不在保密技術崗位的普通員工,在有意無意地知悉公司商業秘密時,也應納入保密主體的范圍,經營管理信息、其他特殊秘密隨著商業秘密的范圍從技術秘密擴大到經營管理信息、特殊秘密等類別,在具體的保密范圍上存在爭議。因此,保密協議應首先明確員工保密的對象和范圍,(3)保密協議的內容應當涉及:(1)受約束的保密義務人未經許可,不得將該商業秘密泄露給第三人或者用于合同目的以外的其他目的權限
2。受限制的保密義務人不得將含有保密信息的材料、文件和物品帶出保密區域。保密義務人在接受外部訪問或者與第三方交流時,不得涉及本合同規定的商業秘密內容,保密信息應當在合同終止后返還。保密期限
法律沒有規定保密協議的保密期限,即保密期限可以是長期的,直至其進入公共領域。因此,只要不公開,就可以永遠保密。因此,企業可以在保密協議中約定,員工不得泄露或者使用企業的商業秘密,不僅在勞動合同有效期內,在變更后也不得泄露或者使用,終止和終止勞動合同直至商業秘密公開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除員工違反服務期協議或競業禁止義務外,企業不得同意員工承擔處罰。因此,保密協議不應規定員工在泄露商業秘密時應支付違約金,而應僅要求員工賠償給企業造成的損失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通過以上的知識你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集體企業改制后對職工如何安置
2020-12-08甲乙雙方簽訂一份修理設備的合同,客體是誰
2020-12-26交通事故民事官司如何打
2020-11-28超出勞動仲裁時效不予受理,可以再上訴嗎
2021-01-19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購房合同不能忽視的協議,補充協議應該涉及的內容有
2020-11-11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少兒分紅保險如何選擇最合適
2021-01-31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經營土地承包權的性質是如何的
2021-01-10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
2021-02-05農村空心房的拆除程序
2021-03-19在征地拆遷中,什么時候應該進行聽證程序
2021-03-19農村空心房拆遷補償最新標準,拆遷一平米補償多少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