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底對全部資產進行檢查,合理預測全部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但是,由于沒有對“常規”會計制度的解釋,使得企業在經營中具有一定的隨機性,缺乏可比性。相比之下,國際資產減值準則規定了計提時間,規定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當估計是否存在資產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這一規定避免了操作的隨機性,使不同的企業具有可比性。資產期末計價的計量模式正是由于各種資產的期末計價采用了“下浮法”,導致了各種資產準備賬戶的產生。區別在于它們的估值方法選擇了不同的計量模型,具體表現為:計量模型適用于資產項目(1)成本與市價孰低-短期投資(2)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存貨(3)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長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4)委托貸款本金及可收回金額孰低法-委托貸款(5)應收賬款及預計可收回金額孰低法-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1)項市場價格指證券市場上的交易價格。第(二)項中的“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扣除估計的完工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第(三)項和第(四)項中的“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凈價與該資產在持續使用壽命終了和處置過程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銷售凈價”是指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費用后的余額處置資產發生的減值損失
從現行會計制度和頒布的準則來看,現行規定對資產減值的計量模式缺乏統一的標準,可操作性較差。現行準則所采用的計量基礎包括:可變現凈值、可收回金額、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銷售凈價、市場價格等在實際會計工作中難以掌握和使用的準則。對計提減值準備后的資產的使用和處理沒有規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處置計提減值準備的資產,以及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和與應收賬款交換時,應當同時結轉減值準備。”,存在以下問題:(1)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結轉生產成本時,如何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2)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時,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的計提方法;這些都直接影響到業務績效的計算和評估,但在新的系統中沒有明確的定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02勞務派遣合同終止的情形
2021-03-18律師事務所可以代理哪些案件
2021-01-28請律師打離婚需要多少律師費
2020-11-23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疫情期間可以停薪嗎
2021-02-26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能否追索以前未履行的贍養費
2021-03-262005年度工傷賠償標準(浙江省)
2021-03-15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簽訂勞動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27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五一哪天算三倍工資
2021-02-18遭遇口頭辭職該怎么辦
2021-02-02交通意外險何時不用理賠
2021-01-27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程序
2021-03-03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樹倒塌后壓到汽車如何理賠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