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濫用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債務的狀況“空殼”公司、“空殼”經營、“一套人、兩個品牌”、資本外逃、“假法人”和虛擬股東等現象層出不窮,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應有的作用,損害大量的經濟債權,造成社會經濟混亂。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0年底,在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5家商業銀行開戶的62656家改制企業中,有32140家企業逃廢債務,逃廢貸款本息1851億元。在逃廢債務企業中,國有企業22296家,占逃廢債務企業總數的69.37%。逃廢債務金融機構貸款本息1273億元;非國有企業9844家,占逃廢債企業的30.63%,金融機構逃廢債貸款本息578億元。這些企業在濫用法人人格逃避債務方面可以概括如下:
1.注冊資本不實,法人人格從一開始就不完整。有兩種情形:一是創始人虛假出資,騙取登記機關取得法人資格,實際沒有法人財產;其二,創始人先投入注冊資本,在法人成立后,提取資本,使企業成為空殼。這種企業法人俗稱“皮包公司”。其創始人打著合法(獨立法人)的旗號進行非法經營活動,嚴重干擾社會經濟秩序。這種濫用法人人格的行為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發生的概率最高
濫用法人登記制度。有的企業負債嚴重,但不清理、不核銷。相反,他們拿出現有資產,成立新企業,把債務留給“空殼”企業,俗稱“空殼企業”。有的公司多次更名,每次更名都會多出一個法人。一家公司被查處債務時,將其財產轉讓給另一家公司,債權消滅。具體履行:(1)當事人設立新公司或者利用舊公司掩蓋真實行為,以規避合同中的具體不作為義務;(2)“脫殼經營”是指股東依次撤資、解散公司或者宣告公司破產的行為規避原公司巨額債務,再以原設備、原地點、原人員和同一經營目的另立公司的行為(三)當事人以公司名義行騙以逃避合同義務的行為。公司股東、董事、法定代表人、承包人以企業名義簽訂合同,騙取大量提前還款貸款,并向金融機構借款大量用于個人消費。債權人追償時,把責任推到公司身上所謂公司與股東的混淆,是指公司與股東不分離,公司成為股東的另一個自我,或者成為股東的代理人和工具,所以股東就是公司,公司就是股東。這在一人公司和母子公司中最為明顯,其基本特征是:(1)產權混亂。一方面表現為公司財產與股東財產在實際經營中的混淆;另一方面,它體現了公司與股東或公司與其他公司的利益整合。如果子公司以“不公平的方式”經營,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交易的利潤在母公司積累,虧損留在子公司。這違反了資本保全和資本不變的原則,進一步影響了公司對外責任的物質基礎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索賠需要哪些證據
2021-03-03買二手房貸款不通過算違約嗎
2021-01-23侵權責任糾紛學生能否適用城鎮標準
2021-02-08福州律師收費標準
2021-02-19《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交通調解時作事故認定嗎
2021-02-28哪些財產是不可繼承的?
2021-01-25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什么是爛尾樓?怎樣避免買爛尾樓
2021-02-04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用人單位不承認勞動關系,勞動者應該提供哪些證據
2021-01-19離職補償金標準含年終獎嗎
2021-01-02[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法律規定投保人有哪些權利
2021-01-31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