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期限是勞動爭議案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律問題,因為中國對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仲裁前程序,必須進行勞動爭議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方可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維護其合法權益。中國勞動仲裁時效(或上訴時效)是10年前頒布的《勞動法》確定的一項法律制度。然而,隨著我國勞動用工制度的發展,勞動前置程序和勞動仲裁時效制度越來越不適應實際的發展變化。特別是仲裁時效制度甚至成為勞動者維權的法律障礙。除了60天的短時間外,這里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仲裁時效的開始日期。在分析勞動仲裁時效時,應了解我國勞動仲裁時效制度的發展變化,這更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勞動仲裁時效。1995年頒布的《勞動法》第82條規定,要求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天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換言之,申請勞動仲裁的期限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天。事實上,1987年8月15日實施的《國有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確認了這種仲裁時效制度。因履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的勞動合同發生爭議的,當事人應當在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或者調解不成之日起30日內提交仲裁委員會。在勞動法頒布之前,就是,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條例》還廢除了《國有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換言之,從1993年8月1日至1995年1月1日,中國的仲裁期限為自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六個月。在這里,簡單比較二者,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區別:1.仲裁時效期限不同,《勞動法》規定為60天,《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為6個月。2、起算日期不同(《勞動法》規定的仲裁時效起算日期為“勞動爭議發生日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的起算日期為“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的日期”。三、法律效力不同《勞動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公布,屬于法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由國務院制定公布,屬于行政法規。兩者的效果明顯不同。4、頒布實施的時間不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的仲裁時效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勞動法》規定的仲裁時效制度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1995.根據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以《勞動法》的規定為準。通過以上比較,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勞動法確立的仲裁時效制度應當優先適用。然而,在司法實踐中,人們在認識上還存在偏差和分歧,給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帶來了很大困難。對仲裁時效最普遍的理解是,《關于實施1995年1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勞動爭議發生日期”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的日期。作者認為,這種理解是有爭議的。首先,事實上,《勞動法》修改了勞動爭議仲裁的起始日期,即勞動爭議發生的日期,而不是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的日期”。勞動部的這一解釋忽略了這一變化。第二,根據一般的理解能力,有三件事情是完全相同的,一是“權利受到侵犯的那一天”,二是他們知道或應該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的那一天”,三是侵權人和被侵權人之間發生糾紛的那一天”“權利被侵害”是權利被侵害的客觀狀態。“知道或應該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是被侵權人對侵權事實的認知狀態,“侵權人與被侵權人之間的糾紛”是侵權人基于對被侵權事實的認知向侵權人主張權利并與侵權人不一致的狀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交通違法影響政審嗎
2021-03-16頂樓漏水該怎么做
2020-11-10疫情期間解除租房合同算違約嗎
2020-12-26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公安機關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有哪些
2021-03-05簽訂贈與合同應注意哪些
2020-12-18委托異地執行申請書
2020-12-01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交通事故出院發票歸誰
2021-03-03公對私簽勞務分包合同是否合法
2021-02-11試用期合同范本
2020-12-09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保險公司辦理索賠手續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