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層空間法中損害賠償的相關主題是什么首先,發射國根據《關于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第7條,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以下簡稱《外層空間條約》)和《外層空間物體造成損害的國際責任公約》(以下簡稱《責任公約》)第1條,定義“發射國”有四個標準:
1.發射
2.為向外層空間發射實體作出貢獻的締約國,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
3.為發射實體提供領土的締約方
4.向發射實體提供設備的締約方“該實體及其部件應對對另一締約國或其自然或法律實體造成的損害承擔國際責任地球、天空或外層空間的人,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
與傳統國際法確定責任主體的銜接點不同,外層空間法的責任主體首先確定“發射國”。其特殊性的原因在于,首先,發射國作為責任承擔者,熟悉空間物體的發射乃至整個空間物體在外層空間的活動,有能力有效控制空間物體的發射活動,發射誤差是造成空間損害的主要原因,因為發射國有四個標準,所有發射國都應承擔連帶責任,這也增加了索賠人提出索賠的可能性。其次,通過規定發射國應承擔責任,可以促使發射國對發射活動進行謹慎、規范和安全的操作,以確保發射活動的安全和順利進行。為了使發射國能夠盡到足夠的注意義務和防止錯誤,從而避免和防止損失發射國在發射活動中對空間物體的責任是不同的。《責任公約》第2條規定,“發射國應對其在地球表面的空間物體和飛行中的航空器造成的損害承擔絕對賠償責任。”以及“發射外國空間物體對另一發射國的外層空間物體或飛行中的航空器造成損害時的第3條”此種外層空間物體在地球表面以外的地方攜帶的人或財產,只有在損害是由于前一國的過失或責任人的過失造成的情況下,該國才應承擔賠償責任”。可以看出,為了確保地面人員和財產的安全,《公約》規定了嚴格責任,并增加了發射國的安全責任。對于外層空間活動造成的損害,發射國應承擔過錯責任,以鼓勵人們大膽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對于不同的空間損失,規定了不同的歸責原則,以平衡各種利益,協調地球人身和財產安全與鼓勵外層空間活動之間的沖突。應該說,根據《關于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以下簡稱《登記公約》)第1條,空間法中這種獨特的責任制度安排是非常合理的,“登記國”一詞是指已根據第2條將空間物體列入其登記冊的發射國。第2條規定,“發射國在將空間物體發射入或發射出地球軌道時,應通過輸入其需要保存的適當登記冊對空間物體進行登記。每一發射國應將其設立登記冊的情況通知聯合國秘書長;如果任何此類空間物體有兩個以上的發射國,它們應共同決定由哪一個發射國根據本條第1款登記該空間物體”。《登記公約》第1條中的發射國也與上述發射國的四項標準相同。每一次發射的登記國都是確定的,以便受害國和非締約方的潛在受害者能夠至少了解其中一個發射國,以便根據《外層空間公約》和《賠償責任公約》在發生損害時向其提出索賠。這也是為什么登記國必須是發射國之一,而非發射國不能成為登記國的原因。此外,每個外層空間物體都應有自己的登記國,以便確定其國家。如果同時有多個發射國,它們應談判確定哪個國家應登記。發射國和外層空間物體也有可能屬于不同的國家進行合作發射。這是很常見的,例如a國的火箭發射B國的衛星,甚至C國和D國的幾顆不同的衛星。在這種情況下,狀態a、狀態B、狀態C和狀態D分別是同一發射活動的多個注冊狀態。根據《登記公約》,應由登記國咨詢并確定其對登記國承擔的損害。
必須指出,首先,登記是強制性的。根據《登記公約》,“聯合國秘書長應強制建立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一般登記冊……”每個登記國應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盡快,向聯合國秘書長提供關于登記冊中每一外層空間物體的下列資料”。《公約》多次使用“應”一詞。可以看出,每項發射活動的登記都是發射國的一項強制性義務。第二,注冊在先。發射狀態在每次發射活動開始時登記,而不是在發射期間或之后登記。在發射開始時進行登記有助于聯合國提前了解該國的發射活動,也便于索賠國就發射失敗造成的損失提出索賠。根據《責任公約》,“發射”包括發射未遂的情況。目前,一些國家為了逃避責任而推遲甚至不登記。《公約》沒有相應的問責制度和措施,這也導致了空間碎片無法辨認的原因之一。所有者這是一個在外層空間法中沒有明確規定的概念,但它出現在一些關于外層空間法的非標準討論中,造成發射國、注冊國、所有人、主權國等使用混亂,導致理解含義不清。甚至最近,拍賣月球土地等荒謬做法也出現了
外層空間物體的所有權主體可以是國家和國際組織等國際法主體,也可以是商業公司甚至個人等非國家機構。在國際法中,私人不能成為國際法的主體。作為國際公法的一個分支,私人也不能成為外層空間法的主體。由其擁有、使用、操作甚至控制的空間物體造成的損害不直接承擔賠償責任,而是由其所在國承擔。用所有者的概念來討論外層空間法問題顯然是不嚴謹的
對于外層空間法中私人外層空間活動造成的損害,國家應承擔責任和賠償。一些國家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在外層空間活動日益商業化的背景下,這種做法不再合適。但是,我們仍然確認,其合理性在于外層空間活動的巨大投資和高風險,這使得私人從事外層空間活動的負擔過重,甚至容易破產。國家承擔這種責任也確保外層空間造成的巨大損害能夠得到充分賠償。其次,國家和私人機構可以簽署相關協議和強制保險合同,以減輕外層空間活動的風險,使國家最終不會承擔過多的賠償負擔
外層空間法的一項基本原則是外層空間屬于人類的共同財產,外層空間活動應符合全人類的利益。任何國家都不得主張主權""外層空間條約"第2條規定:"所有國家都不得通過主權主張,使用或占領來占有外層空間(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這意味著任何國家不得以任何方式,包括根據其國內法的規定和法律原則,取得對外層空間、天體、空間資源和其他物體的主權和管轄權。各國可對其登記的空間物體擁有控制權和管轄權,但任何國家或私人不得對外層空間、天體和空間資源提出索賠。四.個人和商業組織在外層空間活動中的責任和索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的侵權行為
2021-03-03離婚后才發現原配偶在未離婚時有重婚行為怎么辦
2021-01-04立約定金交付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1-01-10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夫妻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及方法
2020-12-16什么是婚前個人財產
2021-01-12審查監督程序時效
2021-02-07被財產保全了銀行卡還能用嗎
2021-01-12農村宅基地糾紛案件如何處理
2020-12-14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責任交叉,保險公司逐鹿定損權
2020-12-30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車主購買車險后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不賠
2020-12-09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投保人參保了意外傷害險,摔傷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7什么是自留保費
2021-01-18雙親死亡土地承包經營權歸誰
2020-12-04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劃撥土地轉讓合同如何生效
2020-12-01劃撥土地上房產證到期怎么辦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