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仲裁從何而來?為什么中國不參與或不接受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就中國和菲律賓之間關于南海“海洋管轄權”的爭議啟動強制仲裁,中國政府于2014年12月7日發布了一份關于菲律賓提出的南海仲裁案管轄權的立場文件,聲稱其依據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相關規定,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的立場和理由,即中國不接受和參與仲裁,仲裁庭顯然對本案沒有管轄權。未來的裁決結果公布后,將不會得到承認和執行
有人說,如果中國不接受或參與,可能會被貼上“無視國際法”和“害怕失敗”的標簽。對此,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曾用生動的比喻進行反駁:“在足球場上,如果一支球隊知道對手和裁判串通“吹哨子”,它怎么能同意進入球場?不僅球隊不會接受,大多數球迷和觀眾也不會接受。”p> 什么是強制仲裁?為什么南海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如果菲律賓沒有“競爭資格”,那么“黑哨”堅持宣判顯然是荒謬的。此外,“黑哨”根本沒有資格進行判斷。首先,什么是強制仲裁?這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定的一項新程序。然而,與協商和談判相比,強制仲裁是一種次要的、補充性的方式。其申請須符合若干條件,菲律賓提出的仲裁不符合其中任何一項條件。這里列出了三個主要項目:
首先,菲律賓提出的索賠基本上是一個領土主權爭端,這不是一個適用于公約的事項,更不用說強制仲裁程序的適用范圍了,仲裁庭沒有管轄權
其次,如果有關爭端涉及海洋劃界、歷史海灣或所有權,締約國有權宣布不接受強制仲裁。在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除美國沒有加入該公約外,其他四個國家都發表了排除性聲明。這種排除對其他締約國具有法律效力。對于一國排除在外的上述爭端,其他國家不得提起,仲裁庭也無管轄權。這一次,仲裁庭將“與海洋劃界有關的爭端”解釋為“海洋劃界本身的爭端”,這大大縮小了排除事項的范圍,是對《公約》條款的錯誤解釋。這種觀念轉變的做法違反了《公約》強制爭端解決程序的制度設計和立法意圖。
第三,公約規定,如果當事人選擇其他方式解決相關爭端,他們不得提起強制仲裁,仲裁庭沒有管轄權。如前所述,中國和菲律賓也達成了通過談判解決南海爭端的協議,菲律賓無權單方面提交仲裁
總之,菲律賓發起的仲裁不符合上述任何條件,這是對公約規定的強制仲裁程序的典型濫用。基于上述原因,該仲裁庭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更不用說所謂的對其仲裁事項的承認和執行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以夫妻名義同居如何界定
2021-01-15關于孩子姓氏的約定有效嗎
2021-03-07公司被收購原資產如何處理
2020-12-06申請文件有缺陷會影響受理嗎
2021-01-29交通事故的傷殘鑒定程序
2020-12-21父母干涉子女人身自由犯法嗎
2021-03-06在商品房交易中,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別的
2020-12-19民事合同欺詐會否判刑
2021-01-19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個人互換住房是否繳納土地增值稅
2020-11-28競業限制勞動者怎么可以解除
2021-02-24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調崗方式有哪些
2020-11-16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土地出讓合同中會注明耕地嗎
2021-01-15出讓土地自建房違法嗎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