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員工辭職,用人單位無需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提前30天書面通知雇主。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2)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提出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
(3)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五)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解除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但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改善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并續簽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簽的除外(6)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款、第五款的規定終止勞動合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滿一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如果工人的月薪高于上一年度由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設區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該地區雇員平均月薪的三倍,則應向雇員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雇主所在地區,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應為雇員平均月工資的三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2年本條所稱平均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解除前十二個月內的平均工資。考慮到個人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被辭退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平均一次性補償可征收個人所得稅
,個人一次性取得的經濟補償收入,可以視為一次取得幾個月的工資收入,允許在一定時間內平均
具體的平均方法是:將個人獲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在企業工作的年數,取其商作為個人的月工資和工資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企業工作年限按實際工作年限計算,超過12年按12年計算。一次性補償收入中的五險一金,在個人所得稅中扣除
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個人在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在計算征收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如果企業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被宣告破產,企業員工從破產企業獲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以上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中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如果簽訂無限期勞動合同的員工辭職,雇主無需向員工支付經濟補償,且只有在勞動合同被非法終止的情況下。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訪問互聯網上的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現行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制度是怎樣的
2020-12-29破壞軍婚罪有何規定
2021-02-07遭遇套路貸到哪里報警
2021-03-04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建筑施工噪聲管理有哪些規定
2021-03-20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哪些非婚生子女享有繼承權
2020-12-11土地糾紛最有利的證據
2020-12-03哺乳期可以做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5用人單位提前辦理離職手續是違法解雇嗎
2020-12-31保險中怎樣計算免賠額
2021-01-16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8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受害人無勞動收入保險公司可以拒賠誤工費嗎
2021-01-15保險公司不予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0-11-27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