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可以通過協商達成協議,但如果約定的內容不符合法律規定,則無效
(I)與其他民事法律行為一樣,確認免責條款的效力,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要素。一般來說,只要當事人協商確定的免責條款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法律承認免責條款的效力,否則就沒有合同自由。為確認豁免條款的有效性,法律要素應為:
(II)它必須符合社會和公共利益的要求。本合同中免責條款的訂立必須保護公民、親友的生命、健康、名譽、榮譽和財產不受損害,必須維護國家、集體或第三方的合法權益,否則無效雙方之間的權益和風險必須合理分配。合理分配雙方的權益和風險是免責條款的主要功能,也是免責條款合理性的原因。在司法實踐中,大多數免責條款都是在現有價格、保險等機制的背景下,合理分配風險的措施。它們是維護企業合理運營、平衡條款使用者、交易對手甚至第三方之間利益關系的手段。它們既不是對國家強制的否定,也不是對法律的譴責,也不是對違約行為的否定和對侵權行為的蔑視。例如,在購銷合同中,免責條款通常扮演著風險分配的角色,它決定了誰實際投保了風險,并控制了合同標的物的價格。只要這些豁免條款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這些豁免條款就有效。但是,不能合理分配雙方權益和風險、限制或剝奪另一方權益的免責條款,或故意增加另一方的風險應無效
免責條款是指雙方約定免除或限制其未來合同責任的條款。豁免條款通常由一方寫入合同或標準合同,作為一種明示或暗示的要約,以獲得另一方的接受并使其具有法律效力。就其初衷而言,是指合同雙方在訂立合同或格式合同提供人提供格式合同時,為免除或限制一方或雙方的責任而在合同中訂立的條款。因此,豁免條款將意向表達作為要約,旨在限制或免除雙方未來的責任,屬于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自2020年12月31日起施行。屆時,該條例將被《民法典》取代。例如,在《民法典》生效之前,現行合同法第53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1)對另一方造成人身傷害
(2)因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對方造成財產損失
根據對上述內容的相關回答,如果合同中規定了免責條款,則免責條款必須符合法律規定。如果它不符合法律規定,它將無效。如果您有相關法律意見,可以致電LBA的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十年前的車禍傷殘可以申請賠付嗎
2021-03-01二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3-23公司跨區變更地址程序是什么
2021-01-16強制執行申請能否裁定不予受理
2021-02-21留置權適用占有改定嗎
2021-01-26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違反保密協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人壽保險多長時間生效
2021-02-24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保險到期數小時后投保車輛發生火災
2020-11-24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保險保全手續怎么辦
2021-03-04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五條
2021-01-21保險代理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