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制商業模式是商品經濟的產物。關于伙伴關系的規定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8世紀古巴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中。第九十九條:一個人以合伙的方式給別人錢,他們在上帝面前不分盈虧平等地分享。合伙關系的定義是兩個或多個當事方之間為達到某一目的而相互合作的協議。合伙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法人制度形成前商品經濟關系中共同生產經營商品的唯一形式。早在1000多年前,羅馬法就規定“合伙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相互同意共同經營一個合資企業,共同分配利潤和虧損的合同”。由此可見,羅馬法將合伙定義為一種合同關系,這一概念為后來的大陸法系國家所繼承
德國民法典第705條也規定“根據合伙合同,每個合伙人都有義務通過合同促進共同事業的實現,特別是提供約定的出資。”由于傳統民法是以個人為基礎的私法,當時學者將合伙關系視為一種契約關系,否認它是一種法律主體。主體是參與合伙企業的每個人,而不是合伙企業本身,因此否認合伙企業具有獨立的民事主體地位。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合伙關系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并逐漸具有獨立民事主體的地位。因此,近年來,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都對合伙的法律地位作出了新的規定。1978年修訂的《法國民法典》第1842條規定,“非休眠合伙企業的合伙企業自登記之日起享有法人地位。”這在法律上承認了合伙企業的民事主體地位。《美國統一合伙法》也承認合伙是與法人不同的另一項公民權利。此外,德國、日本、比利時、菲律賓等國家已賦予該合伙企業法人資格。我國《民法通則》在民法體系中仍然沿用傳統的民事主體“二分法”的立法體例,但在民事主體部分,它實際上承認了“合伙-合營企業”,作為公民與法人之間的特殊民事主體
盡管中國的民事立法沒有明確規定合伙是一個獨立的民事主體,但《民法通則》和1997年頒布的《合伙法》規定了合伙的許多權利和義務,這實際上客觀地承認了合伙的獨立民事主體地位。同時,從合伙地位法律承認的不斷發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清晰的輪廓,即作為獨資、合伙和公司的法律反映,有三種不同類型的民事主體:自然人、合伙和法人,三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個人所有制、合伙所有制和法人所有制。這是法律對個人合伙法律地位的完全承認。合伙制作為一種民事法律制度,順應了商品生產者從獨資到聯合經營的必然趨勢。它將以法律上獨立的人格在商品經濟社會中長期存在。因此,我國民事立法應正視這一客觀事實,明確賦予合伙以獨立的民事主體地位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定為工傷的類型有哪些,認定工傷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02擬征地告知書是法定程序嗎
2021-01-03汽車碰撞電瓶車索賠多久會過期
2020-11-12買商鋪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03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怎么算
2021-03-15支票背書轉讓
2021-03-11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起訴離婚程序步驟詳解
2021-01-15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撤銷仲裁的條件有什么
2021-01-08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九歲在學校被同學砸成輕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呢
2020-11-29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23人身保險退保是什么意思
2021-01-06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