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實施前,《勞動部關于印發《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動部發[1994]481號)是計算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文件. 該文件第8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該文件第11條規定了經濟補償的基數。”本辦法所稱經濟補償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在企業正常生產條件下,合同終止前12個月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
結合本案情況,根據上述法律和文件的規定,王某1984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的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部發〔1994〕481號文件計算,計算基數為企業月平均工資。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的工作年限根據《勞動法》第47條的規定計算,"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工作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工作不滿六個月的,發給半個月的工資。“按王某在勞動合同終止前上半月的工資計算。勞動關系突飛猛進。2008年1月1日,我們要注意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即分段計算。2007年12月31日前勞動者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依據由勞動部依據第481號文件《勞動者1月1日后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的有關規定發布,2008年是以《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相關規定為依據的。此外,《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對高收入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計算實行“雙上限”:首先,經濟補償金基數的“上限”按照該地區(如本市)上一年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支付;第二,經濟補償期的“上限”不超過12個月。
此外,2008年9月18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明確規定了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標準,即按應付職工工資計算,包括小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月份計算平均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撤銷行政許可有時效限制嗎
2021-03-06在什么情況下,軍人婚姻不會受到法律保護
2020-11-21公司股權轉讓后還可以變更解除嗎
2020-12-27依據專利法哪些不屬于專利權
2021-02-19居間合同能否收取定金
2021-03-19母親死后兒子能向女兒追討贍養費嗎
2021-03-18公司工會設立獨立賬戶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26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旅游意外保險的保障有什么
2021-01-29投保人隱瞞實情投保會后果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2020-11-17對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盡力防止損失擴大的責任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