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傳統(tǒng)民法理論來看,合同效力的法律基礎是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民事合同是否有效,除了那些不可能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人外,關鍵在于訂立合同的民事行為是否真正反映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愿。因此,在民法和勞動法的范圍內,在欺詐和脅迫下訂立嚴重違背當事人真實意思的合同通常被視為無效。這一精神體現(xiàn)在《中國勞動法》關于勞動合同無效的基本規(guī)定中,在《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5年8月4日勞動部發(fā)[2005]202號)第27條中有明確體現(xiàn)勞動部發(fā)布。《意見》指出:“無效勞動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定條件,不能對當事人產生預期法律后果的勞動合同。”可以看出,未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已成為決定合同效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民法通則》第58條規(guī)定了七種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可以概括為三種基本類型,即合同的締約主體不成立、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包括國家計劃)第59條將重大誤解和明顯的不公平劃分為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當年《勞動法》起草時,勞動合同效力的確定顯然只是部分參考了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只是簡單地引入了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行為(未說明對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國家、集體和第三方利益的侵犯)以及欺詐、威脅和其他手段的使用(未說明利用他人危險、重大誤解、明顯不公平等情況)勞動合同無效的界定,沒有合同解除制度。顯而易見,《勞動法》中確認勞動合同有效性的標準體系具有簡化、狹窄和單一的特點。
年向全國人大報告的《勞動合同法》草案對勞動合同無效有著豐富的制度規(guī)定,將勞動合同無效案件分為五類,從內容上充分參考了現(xiàn)行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一般來說,也可以適用民法意義上的三條規(guī)則,即:主體資格的取消(草案規(guī)定雇主和工人中的一方或雙方不具備簽訂合同的中國資格),意圖的表達不真實(草案規(guī)定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手段簽訂合同或者免除責任,排除勞動者的權利),內容違法(草案規(guī)定,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勞動合同法》草案還首次將合同可撤銷性理論引入勞動法的范圍,草案將重大誤解、明顯不公平、利用人身危險三種勞動合同類型納入了可撤銷性的范圍,這無疑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對我國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積極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的方式及先訴抗辯權
2020-11-21脅迫結婚的應怎么離婚
2021-02-10轉繼承不受次數(shù)限制嗎
2021-02-03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關于規(guī)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yè)務的指導意見
2020-12-09第三方代償協(xié)議有效嗎
2021-01-25簽訂的就業(yè)協(xié)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律問題
2021-02-26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游客滑雪受傷,旅行社應該承擔責任嗎
2021-03-13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4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保險的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3-06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1-02-18農村集體土地流轉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4拆遷補償協(xié)議書戶員沒簽字有什么后果
2021-02-132020年全國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統(tǒng)一的嗎
2021-01-012020年最新的農村拆遷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