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決撤銷程序是指仲裁裁決存在法律規定的情形,由當事人申請并經法院審查核實,判決或裁定予以撤銷、使之歸于無效的一種特殊程序。
對仲裁裁決采用撤銷程序進行司法監督,是我國1995年9月1日起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以下簡稱《仲裁法》)新建立的一項仲裁制度。
《仲裁法》生效后,我國仲裁機構作出裁決后,法院可以通過撤銷裁決和不予執行兩種程序對裁決進行司法監督,形成了“雙重監督”。由于我國立法方面的不足,在《仲裁法》生效后短短的數年間,這些缺陷迅速地膨脹,致使此新設的司法監督程序演變成制約我國仲裁制度、尤其是影響我國涉外仲裁制度聲譽的實質性障礙。本著完善我國仲裁制度,維護中國涉外仲裁的國際聲譽的精神,筆者通過對立法原則和具體制度的分析以及司法實踐的考察,提出若干修訂我國《仲裁法》的建議。
一、我國增設仲裁裁決撤銷程序的立法背景及其評析
在《仲裁法》的起草過程中,對于是否應該設立裁決撤銷程序,我國有關部門及專家存在著截然相反的意見。但是,最終贊成設立撤銷程序的意見占上風。在1994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草案)》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顧昂然作了該(草案)的說明,其第5點指出:“法院對仲裁的監督方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予執行,一是撤銷裁決。不予執行的程序,民事訴訟法已有規定。規定申請撤銷裁決的程序,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減少仲裁工作中的失誤,美國、德國、法國、日本等許多國家都有這樣的程序。”(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秘書局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全書》,法律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52頁。)顯然,“有利于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減少仲裁工作中的失誤”,即主要是加強對仲裁—裁終局權力的監督,防止仲裁權的濫用,是我國《仲裁法》增設裁決撤銷程序的根本宗旨。就立法精神而言,該法強調的是公平合理,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至于仲裁機構的失誤而受到損失。
可是,我國在起草仲裁法過程中片面地強調了法院對仲裁的司法監督權,而忽視了對法院自身的監督,也忽視了由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特點所決定的自律精神及行為規范對公正仲裁的深刻影響。
我國引入裁決撤銷制度的理由之一,便是許多國家的立法均設有此項制度,因此我國也應當照此辦理。問題在于,立法者忽視了我國與其他發達國家截然不同的國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包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1-13法律顧問費一年是多少
2021-01-30外貿公司注冊流程有哪些
2020-12-02反擔保合同無效有哪些情況
2020-11-07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車輛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14執法中隊蓋章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8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因工致亡應該怎么賠償
2020-12-24用人單位如何發錄用通知
2021-01-16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被公司辭退賠償需要什么證據
2021-01-12壽險公司拒賠的情形有哪些呢
2021-03-04國際貨物運輸保險理賠指南
2020-11-24旅游費含保險受傷有沒有理賠
2021-03-25財產保險合同受益人如何確定
2021-03-10人身保險投保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