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事實]
2007年10月,被告劉會見了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邱,并向邱謊稱他知道董和(共同被告,B公司董事)是省國土資源廳廳長。他可以要求董申請銻勘查證書。邱聽后,想到了合伙的想法,于是他同意劉每人投資20萬元申請勘探證書。在簽署協議后,邱要求劉提前支付10萬元,因為他擔心劉的經濟實力。為了騙取邱的信任,劉提前支付了100元,并將100元現金存入董的銀行賬戶,但100元存款單被偽造成10萬元存款單副本供邱查看。邱相信了這一點,并在同一天將20萬元存入董的銀行賬戶。付款到達后,被告劉和董拿出20萬元買了一輛車。2008年3月,劉與邱簽訂了還款協議。此后,被告劉、董長期回避邱,拒絕還款,未申請銻勘查證書
[差異]
對本案有兩種不同意見。
P>
一項意見認為,劉和邱簽署了一份合伙協議,2008年3月,被告劉應邱的要求寫了一份還款承諾書,其中詳細規定了向法院償還欠款、利息和起訴。可以看出,劉某有承擔違約責任的意圖,這已被證實不是刑法意義上的欺詐,但一種欺詐性的民事債權債務關系
另一種觀點認為,劉、董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對方財產,數額特別巨大。應追究他們合同詐騙罪的刑事責任
[評估]
作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即劉和董的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區分民事欺詐與合同詐騙罪,應當綜合考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種主客觀因素,特別是主觀上如何確定被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在本案中,劉某為了騙取邱某20萬元,牟某和董某精心策劃,以10萬元假存單(實際上只有100元)騙取邱某的信托,誘使劉某將20萬元轉入董某賬戶,并在款項到達后兩天內將所有款項取出,用于個人購買豪華轎車,未用于合同約定的用途。劉既沒有履行合同的誠意,也沒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能力,而是把被騙的錢花在買高檔車上。后來,他們一直在逃避秋,逃避責任。盡管劉和邱隨后簽署了還款協議,但由于邱報告了這起案件,劉和董害怕追究刑事責任,這只是一個無奈之舉。而在簽署還款協議后,劉和董直到案件審理結束之前都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退還邱的錢。基于上述客觀事實,足以證明劉主觀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客觀上詐騙他人巨額財產,應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根據事后簽訂的還款協議,無法確定其是否有合同欺詐意圖
作者:湘東區人民法院吳*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商投資企業的組織形式適用哪些法律
2021-02-18本溪交通傷殘六級賠償金是多少
2020-11-14社會撫養費的支付數額是多少
2020-11-11借款糾紛可否執行股權
2021-03-17高速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03房產抵押給個人還能查封嗎
2021-02-23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購房合同糾紛訴訟時效只有兩年嗎
2021-01-13房產抵押擔保是否必須公證
2021-01-12工傷贍養費老人可以領多久
2021-03-13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快速理賠保險定損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8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國家承擔軍人傷亡保險的資金
2020-11-15土地承包合同怎樣符合國家土地政策標準
2021-01-06土地流轉合同土地轉讓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