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也是法制經濟,信用經濟,合同是人們進行經濟交往的中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也使中國面臨更大的市場空間,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各種合同交往越來越活躍,,人們的道德觀念也面臨著新的變革和重組。以合同法確定的誠實信用原則為出發點,以合同欺詐為重點,參考國外有關觀點和國內最新的合同欺詐研究成果,利用合同欺詐現象普遍存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合同欺詐已成為不和諧的一面,并結合相關的合同法案例,對合同欺詐的特點、存在的原因、分類及相應的防范對策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分析,同時對合同欺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本文能引起學者和法律專家對合同欺詐的關注和重視,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研究背景近年來,合同詐騙違法活動日益猖獗,合同詐騙案件日益增多。據有關統計數據,1993年,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的經濟糾紛案件中,合同糾紛案件占92%,企業之間簽訂的合同能夠順利履行的不到70%。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檢查企業簽訂合同52萬份,發現不合格合同20.7萬份,金額97.2億元。1995年,全國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150萬家企業的合同簽訂情況進行了檢查,發現不合格合同34.9萬份,涉及金額291億元。全國合同履行率僅為65%。2000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合同詐騙案件1萬多件,涉案金額64.6億元。2001年,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49萬家企業簽訂和履行859萬份合同進行了檢查,不合格42.9萬份;到期未履行的合同有285000份;10800份違約合同;91 000份合同被終止。據了解,利用合同進行欺詐的現象依然突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去年共查處案件1.4萬件,涉案金額70多億元。許多合同簽署人被欺詐,甚至破產。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合同陷阱無處不在。合同欺詐踐踏了公平貿易法和市場誠信,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如果管理者不注意日益猖獗的合同欺詐,他可能會落入合同欺詐的陷阱。隨著人們防范意識的提高,合同詐騙方式也形成了以下新特點:
第一,智能化。主要表現為欺詐者在利用合同進行欺詐之前,一般需要對欺詐對象、市場情況和合同條款進行仔細的調查研究,并就合同內容撰寫文章,設下伏擊,精心設計和安排陷阱,誘騙他人受騙。欺詐者還研究被騙對象的心理狀態和商業狀況,并盡最大努力為自己尋找好對象進行報價。在簽訂合同時,他們總是裝出非常真誠的樣子,對合同條款的制定非常認真,甚至主動要求公證部門進行公開認證,以騙取對方的信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法中借貸法律關系相關法條匯總
2021-02-19醫療事故處理標準
2021-01-25前夫的贍養費能作為收入證明嗎
2020-11-19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交通事故簽了責任書多久賠償
2020-11-23在商場受傷怎么辦,都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31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退休返聘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2-15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國壽鴻盈兩全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30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什么是存款保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哪些意義和作用
2021-02-09保險原則有哪些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