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23條規定,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轄。
第34條規定,合同當事人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通過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以及與爭議實際相關的其他地點的人民法院,但不得違反本法關于等級管轄權和專屬管轄權的規定。因此,對于私人貸款案件,有約定管轄權和法律管轄權:
。如果合同規定“聯絡點”的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則有三種情況:
(1)約定的管轄權明確,約定的管轄權具有排他性,那么案件只能由約定的管轄法院管轄(2)如果約定的管轄權明確,但約定的管轄權不是排他性的,雙方可以選擇約定的管轄權或法定管轄權;
(3)如果約定的管轄權不明確,則該案件應受法律管轄。如果合同未規定管轄法院或約定的管轄不符合法律要求,適用法定管轄權:
(1)原告對被告原則
(2)合同履行地原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借款合同履行地的批復, “合同履行地,是指當事人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地點。借款合同為雙向合同,標的物為貨幣。貸款人和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分別承擔借款義務和還貸還息義務合同。貸款人和借款人均為履行合同約定義務的場所。根據貸款合同,貸款人應首先將貸款轉出,從而履行貸款人的義務。因此,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以貸款人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復稱:“根據本答復,根據《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私人貸款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3條第2款,貸款人所在地為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貸款合同履行地的規定》(發府[1993]10號),貸款人的住所為履行合同義務的地點,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私人貸款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貸款合同履行地的批復》(發府[1993]1O號),貸款人的住所為履行合同義務的地點,除非雙方另有約定。“對于管轄權的確定,如果雙方已就管轄地達成一致,且該案件具有排他性,則該案件應由具有約定管轄權的法院管轄;如果該協議具有排他性,則雙方可選擇約定管轄權或法定管轄權;如果約定管轄權不明確,法律管轄權應適用于該案件。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請在線咨詢luba。co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房和商品房的區別
2020-12-01以文種為標準,行政裁判文書可以劃分哪幾類
2021-02-09職工承諾不繳社保,單位不繳算不算違法
2021-02-08法定監護與委托監護的關系如何
2021-01-13離婚后女兒歸我,可以不讓男方看望嗎
2021-03-20家庭暴力案例
2021-02-27合同上是否要約定購買五險一金
2020-11-21什么是指定委托收款
2021-01-02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五保戶誰贍養誰繼承嗎
2021-01-19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離職后帶走顧客信息違法嗎
2021-01-28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保姆提供勞務致人損害由誰擔責
2020-12-30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基本特征
2020-12-03人身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3-12快速理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06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規則
2021-01-01萬能保險 UniversalLife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