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當事人主義和財產保全制度
從根本上說,當前民事審判模式的改革是將我國以職權主義為主的民事訴訟模式轉變為以當事人主義為主的民事訴訟模式。作為當事人主義的核心和基調,它是處分主義和辯論主義。當事人主義主要體現在:第一,民事訴訟的啟動和延續取決于當事人,法院或法官不能根據其職權啟動和推進民事訴訟。第二,法院所依賴的證據只能來自當事人,法院或法官不能根據當事人主義的要求,主動收集當事人指定范圍以外的證據,財產保全程序的發起人和發起人是且應當僅為本案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保持相應的超然態度,不應干涉
具體而言,當事人原則對財產保全制度提出了以下改進要求:
1。財產保全必須經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方可開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第一款“當事人未提出申請的,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責令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的部分,予以撤銷。是否啟動財產保全是當事人自己的處分權。他可以根據自己對案件事實的了解權來選擇是否啟動財產保全程序。同時,他應當對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責任,即作為訴訟案件的法官,應當對因錯誤的財產保全給被申請人造成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法院或法官是公平的象征,是程序正義的實施者。這就要求法院盡可能脫離訴訟案件。他不能也不應該踢足球和當裁判,這違反了基本程序合理性的要求。同時,法院依職權提起的財產保全,使法院承擔了不該承擔的任務,這必然會降低法院自身的工作效率。最后,法院啟動財產保全,并對其地下洞室財產保全不當造成的法律后果承擔責任,即承擔國家賠償責任。由此可見,廢除法院依職權啟動訴訟財產保全制度的規定,不僅是民事訴訟自身價值的要求,同時也可以提高訴訟效率,避免法院作為被告人在國家賠償中的尷尬處境。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裁定保全爭議財產。人民法院申請“保全”時,即符合申請“保全”的條件時,在人民法院作出裁定時不能適用,首先充分肯定當事人的處分權。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作為一個法庭,他們應該充分尊重這種自由選擇的權利。其次,由于當事人提供了擔保,被申請人遭受的損失不存在無法得到賠償的問題。第三,有利于法院迅速消除判決不可執行或難以執行的危險,維護未來生效判決的權威性,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以上是《呂巴》編輯總結的相關問題。通用域名格式。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來到盧巴。com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般醫療事故賠償幾萬
2021-01-25醫療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23如何充分合理的利用自身優勢
2021-01-01退婚了還可以再訂婚嗎
2020-11-30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小區衛生差可以拒交物業費嗎
2020-12-29承諾書是否為合同性質
2021-03-14保全債權是如何保全的
2021-02-08舊城改造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不同意調崗可以賠償嗎
2021-01-29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可以投1年以內的短期交強險嗎
2021-01-17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
2020-12-14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外地保險理賠有什么憑證嗎
2020-12-09司機肇事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1-31保險受益權問題研究
2021-03-12土地出讓金與劃拔價什么區別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