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上,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后再次提出證據的,除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外,法庭在審理中不進行質證。第一審新證據,是指當事人在第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許可仍不能在延長期限內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在審判前的預備階段確定當事人提供證據的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經人民法院批準。
人民法院應當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15日,第二審案件,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新證據的,當事人申請提供反駁證據或者糾正證據來源、形式缺陷的,人民法院可以自行決定,重新確定不受前款規定限制的舉證期限。
解釋規定,人民法院確定的普通第一審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15天,第二審案件提供新證據的期限不得少于十日。人民法院以前確定的普通第一審案件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第二審案件沒有舉證期限。提供新證據的,除在人民法院規定的期限內不得提出開庭外,其他舊的規定應當在開庭前或者開庭期間提出。同時,《解釋》規定,在縮短法院在審前準備階段規定的舉證時限的同時,也為當事人提供了事后提供反駁證據或補充、更正證據的機會;它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簡單規定法院規定的舉證期限不得少于30天,這更符合民事訴訟實踐第101條的要求,如果一方當事人未能在期限內提供證據,當事人一方因客觀原因逾期不提供證據,或者對方對逾期不提供證據不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說明理由,必要時可以要求其提供相應證據,第一百零二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在期限內提供的證據,不予受理。但是,如果證據與案件的基本事實有關,人民法院應當采納,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予以訓誡和罰款。
人民法院應當接受當事人因非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在期限內提供的證據,并對當事人進行訓誡。
如果一方要求另一方賠償因逾期提供證據而增加的必要費用,如交通、住宿、膳食、工作延誤、證人出庭作證等,人民法院可以支持新的《民事訴訟法》第65條放棄了嚴格的“證據權喪失”規則,要求當事人及時提交證據,并輔之以法官對證據的自由評估,以審查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是否可以進入審判。但是,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下應采取的不同處理方法和態度并不詳細,具體的警告程度和罰款數額也不明確,這可能會對司法標準的統一性和公正性產生新的問題
根據新的《民事訴訟法》關于按級別和情節處罰逾期作證行為的規定,解釋進一步細化了規定。第一百零一條、第一百零二條綜合考慮當事人是否因客觀原因遲延提供證據,是否因原因或者重大過失遲延提供證據,以及證據是否與本案基本事實有關,決定是否采納逾期證據
人民法院應當在審判前的準備階段確定當事人提供證據的期限。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人民法院批準。人民法院應當確定舉證期限,第一審普通程序案件不少于十五日,第二審當事人提供新證據的案件不少于十日。如果你的情況更復雜,律霸還提供在線律師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比中外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2021-01-05刑事案件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21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不服如何處理
2020-12-11計算機軟件訴訟包括哪幾類
2020-12-09留置權人享有返還原物請求權嗎
2021-03-18全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一致嗎
2020-12-05行政處罰的管轄和適用
2020-12-08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個人產權的住房能否被強制拆遷
2021-01-16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飛機延誤賠償哪里領
2020-12-02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定內容
2021-03-01我國巨災保險立法模式探討
2021-01-26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