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訴訟是平等對抗和爭議的雙方將爭議告知中立法官,并要求法官解決爭議的活動
首先,嚴格遵守發回重審的條件。《刑事訴訟法》規定,在二審程序中,只有一審程序違法、事實不清的兩類案件才能發回重審。在實踐中,仍然存在個別案例。由于二審法院認為一審量刑過輕,但存在上訴,以事實不清為由發回重審,要求一審法院加重處罰,將上級意志強加于下級。所謂事實不清,只會影響定罪量刑的細節。這種做法違反了上訴不受額外懲罰的原則。盡管一些理論界對此提出了批評,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司法機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此外,高等法院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判決(如果有罪,它希望將判決改為無罪)。為了照顧對下級法院的影響,將其發回重審,需要自行更改判決,以便形成從上級法院到下級法院的裁決,而重審只是一種形式。而且,很少有案件以發回重審的形式化解矛盾,因為上級法院無法達成統一意見,不合理地增加了下級程序、檢、辯、審三方的訴訟負擔。上述做法背離了刑事訴訟法中司法獨立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精神。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有責任對訴訟程序的正確適用進行監督。建議明確賦予檢察機關對處理程序性問題的裁決(如發回重審的裁決)的抗訴權,以更有效地監督司法機關的程序正義。法律沒有限制再審的次數,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再審程序的濫用。有些人被迫推卸改變判斷的責任,而另一些人在工作中并不謹慎。一次發現的問題不完整,并多次發回重審。根據基層法院的報告,一些案件多達三到四次。對于糾正程序性違規行為,一次返回就足夠了;對于事實證據,申報的數量不一定與補充證據的數量有關。關鍵在于調查人員的責任感和工作能力。如果限制得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辦案人員的責任感,防止推諉責任,人為延長訴訟過程,實現對被告人基本權利的保護。與《審查起訴法》關于補充偵查的規定相比,建議對同一案件的事實發回重審不超過兩次,以完善發回重審程序,與整個刑事訴訟程序相協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律師服務收費采取什么收費方式
2021-03-18集體企業改制后對職工如何安置
2020-12-08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建筑用工是否允許勞務派遣
2021-01-05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保如何處罰
2021-01-07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保險公司為何在運輸合同中拒絕賠償
2021-01-29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怎樣確定保險責任與保險事故
2021-01-09購買財產保險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3-21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單位沒有給員工交保險,可以補償多少
2021-02-06如何投保旅游保險?
2021-03-17土地承包合同能隨意解除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