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補償金的基本工資該如何確定
1、經濟補償金的平均工資基數是否要計算“年終十三薪”
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第四條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一)計時工資;(二)計件工資;(三)獎金;(四)津貼和補貼;(五)加班加點工資;(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年終獎十三薪”是獎金的性質,屬于工資總額的組成部分,因此用人單位在對經濟補償金的平均工資基數進行計算時,應當將勞動者年終獎十三薪計算在“前十二個月工資”之內。
2、經濟補償金的平均工資基數是否能扣除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費用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社保、住房公積金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繳納。而用人單位每月為勞動者代扣代繳的個人部分,最后進入勞動者個人社保或公積金賬戶,是貨幣性收入,當然屬于工資的組成部分,因此在計算經濟補償金的平均工資基數時不能扣除。
3、經濟補償金的平均工資基數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后工資
對于這個問題,法律并未明確規定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后工資,但《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規定經濟補償金的工資基數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而應得工資通常是指稅前工資。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2001年頒布的《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第一條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上述條款表明,對勞動者取得的經濟補償金,只有在高于一定總額之后再通過法定的計算方式繳稅;如果勞動者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是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因此,公司不能在計算工資基數時先行扣除個人所得稅,經濟補償金的平均工資基數應當是稅前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探視權可以過夜嗎,如何行使探視權
2021-03-15營業執照不注銷下一家還能辦營業執照嗎
2020-11-08合同到期未續簽員工可直接走人嗎
2021-02-24曝光小偷身份,是否侵犯其名譽權
2021-03-22外資企業認繳資本是否可以質押
2020-11-25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資產重組職工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5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投保了交強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還有沒有投保必要?如要購買選擇
2020-12-26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人身保險合同主要條款有什么
2021-02-21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1-03-10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廣州同一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保險公司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1-28保險公司理賠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0-11-25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2-122020年公租房拆遷的補償政策
2020-12-10征地拆遷中最有效的維權方法是什么
2020-12-31當地拆遷方沒有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1-01-23征地拆遷過程中由誰組織聽證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