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業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
按照《勞動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試用期是指用人單位對新招收的合同制職工進行思想品德、勞動態度、實際工作能力、身體情況等進行進一步考察的時間期限。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勞動合同可以規定試用期,其期限的長短由企業根據不同工種的實際情況確定,但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在試用期內,如果發現職工有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如身體條件、受教育程度、實際工作能力不符合錄用條件,企業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以保證職工隊伍的素質,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勞動紀律是職工在集體勞動中必須遵守的準則和規范。職工違反勞動紀律或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行為主要包括:嚴重違反勞動紀律,經常遲到早退、曠工,消極怠工,影響生產、工作秩序;玩忽職守,違反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規,損壞設備、工具,浪費原材料、能源;服務態度很差,經常與顧客吵架或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職工有上述行為時,企業應當及時進行教育,或根據《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給予應有的行政處分。如果經過教育或行政處分以后,職工仍然不改正錯誤的,企業可以直接解除勞動合同,而不必先辦理辭退手續,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主要指:玩忽職守,違章指揮,造成事故,使人民生命、財遭受損失;濫用職權,違反政策,違反財經紀律,偷稅漏稅,截留上繳利潤損公肥私,使企業在經濟上遭受重大損失;貪污、盜竊,使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尚不構成犯罪。職工有上述行為之一的,企業有權直接解除勞動合同,也不必先辦理辭退手續,再辦理解除勞動合同的手續;
(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勞動者違反國家法律,構成犯罪,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企業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上述四種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屬勞動者有過錯,勞動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企業有權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不需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勞動者,也不需要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2.勞動者解除合同的條件:
第三十一條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第三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內的;
(二)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三)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種類的商標可以注冊
2020-11-13現金支票有效期
2020-11-26倉庫租賃協議
2021-02-01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新農村建設征地補償標準
2021-01-30監護過失是否要承擔侵權責任
2020-12-31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先予執行的申請流程是什么
2020-11-22公司名稱變更合同是否依然有效
2021-03-09夫妻一方與小三約定分手費,另一方可以主張返還嗎
2021-01-15夫妻一方把房屋贈給他人有效嗎
2021-03-07本人贈與父母房產需配偶簽字嗎
2021-03-03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7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單位聘請廚師是否具有勞動關系
2020-12-27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