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海難求助
海難救助又稱海上救助,是指對遭遇海難的船舶、貨物和客貨運費的全部或部分,由外來力量對其進行救助的行為,而不論這種行為發生在任何水域。
二、海難救助的法律性質
海難救助的法律性質,在于如何認識救助人所實施的海難救助行為的法律屬性。海商法領域內的海難救助行為屬于民商法意義上的私法行為,這是沒有異議的。但是,它應歸屬于哪一種私法行為,則存在不同觀點。概括來講,主要有無因管理說、特殊事件說、準合同說、不當得利說,有的學者還提出并存說。其中,無因管理說被廣泛接受。筆者認為,就海難救助的實際情況而言,存在著自愿救助和基于合同實施的救助。兩者有嚴格區別,難以用統一標準歸納海難救助的法律屬性。因此,有必要以海難救助的實施為根據,分別認定其法律性質。如果是自愿救助的,其法律性質應屬于無因管理。如果是合同救助,其法律性質則屬于服務合同行為。至于請求和給付救助報酬所依據的“無效果無報酬”原則,對于自愿救助而言,是法定的鼓勵條件,構成無因管理行為所生債權的權利內容;而在合同救助范圍內,則是作為救助合同約定的報酬給付條件,并不存在射幸的色彩。
三、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
(1)救助發生在海上或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海上風險遠遠大于陸上的特點,是海難救助制度得以確立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海商法》要求救助人救助被救物的行為必須發生在海上或海相通的可航水域。
(2)被救物必須是法律所認可的救助標的。我國《海商法》所認可的被救物是船舶和其他財產。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和與其發生救助關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即救助船與被救助船之一必須是我國《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而另一船只可以是非用于軍事或政府公務的內河船、內湖船及20總噸位以下的小船。
(3)被救物必須遭遇海上危險。海上危險的存在是救助行為得以產生的前提,船舶或其他財產只有面臨可造成損失的真空存在的危險,才有救助的必要。
(4)救助必須是自愿的行為。自愿原則是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這里所指的自愿是雙方的,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務的自愿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務的自愿。對救助方而言,自愿是指其在法律上和職責上對遇險的海上財產無救助義務,救助成功了,有權獲得救助報酬,不救助亦不承擔任何責任。
(5)救助必須有效果。有效果是指遇險船舶或其他財產全部或部分得救。如果有救助事實,但無救助效果,不得請求救助報酬,海難救助也就不能成立。這就是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都普遍接受的海難救助的一項重要原則――“無效果,無報酬”原則。
為了防止和減少海洋環境污染的發生,鼓勵救助人救助可能或已經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船舶或船上貨物,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增加了“特別補償條款”,規定救助人救助財產無效果,無權獲得救助報酬,但如果救助人對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危險的船舶或船上貨物進行了救助,仍可獲得一定的特別補償。
根據我國《海商法》第179條的規定,在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的情況下,救助未取得效果的,仍可獲得救助款項。
上述就是小編對“海難救助的法律性質”問題進行的解答,海難救助的法律性質還存在不少的爭議,主要在于如何看待救助人所實施的海難救助行為的法律屬性,海難救助是屬于民商法意義上的私法行為。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生病期間被公司辭退員工怎么賠償
2021-01-2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
2020-12-18手術出現意外怎么判定
2021-01-07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1-10商標近似判斷原則有哪些
2021-02-04車禍臉部哪種程度可以評級
2020-12-27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二審案件能否申請回避
2020-12-18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繼承權受到侵害該怎么保護
2020-11-16集資房和公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27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哪些情形下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26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
2021-03-02一起復雜的船舶保險合同糾紛訴訟案
2020-11-26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也得賠
2020-11-11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