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變更名稱和法定代表人,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不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
我國法律規定,公司登記要素變更后,必須繼續對員工履行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33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名稱變更、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變更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從法理上說,勞動者是與法人的用人單位這一物權客體發生勞動關系,而非法定代表人的人格。同時,用人單位發生名稱的變化,亦不影響法人的物權主體繼續存續,且一般不至于對勞動者履行勞動合同造成阻礙。退一萬步講,即便用人單位的所屬法人發生兼并重組,其所有權實體被解散分割。為了進一步保護勞動者的特殊利益,法律依然支持原有勞動關系繼續履行!
“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客觀情況”是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主要包括:企業遷移、企業改制、部門撤并、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等。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或法定代表人、企業內部承包、企業分立或被兼并等情況雖然屬于客觀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但這些情況不會影響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繼續履行勞動合同。
在民法的概念里,企業法人是法律比照自然人所擬制的一種經濟實體,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業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只要企業法人資格不變,法定代表人無論如何變更,都不影響企業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的主體地位。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等事項,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是對原勞動合同的解除或終止,勞動者已經簽字,視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以上就是小編關于公司變更法人員工合同是否受影響的介紹。通過上述介紹可知,公司變更名稱和法定代表人,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不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農民工工資新規定
2021-02-10股權激勵離職后多長時間可以退回
2021-02-06怎么樣才能保護老字號
2020-12-02擔保公司和反擔保人指什么
2021-03-06小車與自行車相撞,自行車受傷了誰的責任
2021-02-05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監護人有權查看被監護人隱私嗎
2020-12-02老人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9合同保全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021-01-28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聘用顧問需要遵循勞動法嗎
2021-01-10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保險到期了可以推遲多久交
2021-03-20保險合同的變更內容包括了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05車主購買車險后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不賠
2020-12-09機動車所有人 管理人未按照規定投保機動車強制保險的 應當受到
2020-11-21第二輪土地承包的政策規定是什么
2020-12-04非經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集體土地征收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拆遷房和棚戶區房拆遷有什么區別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