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以外,為新要約。
本條是對延遲承諾的規定。
承諾本應在承諾期限內作出,超過有效的承諾期限,要約已經失效,對于失效的要約發出承諾,不能發生承諾的效力,應視為新要約。如德國民法典第150條、日本民法典第523條、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60條均規定,遲到的承諾,視為新要約。有的國家規定,如果要約人欲使該承諾生效,則應當立即通知受要約人。如意大利民法典第1326條第3款規定:“即使承諾遲延,要約人亦可以保留遲延承諾的效力,但是,以立即向另一方發出通知為限。”這樣規定的結果與德國、日本以及臺灣地區的規定是一樣的。遲延的承諾視為新要約,立即發出通知等于是對此新要約的承諾。
遲到的承諾視為新要約,英美法也有同樣的原則。但是,英美法的要約通常是虛盤,其有效期常常采用合理期限進行推定。如果承諾明顯地遲發了,明顯地超過了合理期限,當然不能生效。但是,有許多承諾難于判斷是否在合理期間發出的。判例法認為,如果受要約人有根據認為其承諾是在合理期間內發出的,根據誠實信用原則,要約人應當接受這個承諾。如果根據他的理由斷定這個承諾已經逾期,不愿承認這個承諾,他就必須把這個意思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否則承諾有效、合同成立。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第1款的規定與意大利的規定相仿:“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發價人毫不遲延地用口頭或書面將此種意見通知被發價人。”《國際商事合同通則》第2.9條中也有類似的規定:“逾期承諾仍應具有承諾的效力,如果要約人毫不延遲地告知受要約人該承諾具有效力或就該承諾的效力發出通知。”通則的解釋是,逾期承諾通常無效,本條中此項的規定與《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1條的規定一致。如果要約人接受逾期承諾,則在一項逾期的承諾送達要約人時,而不是在要約人通知受要約人其認為該逾期承諾有效時,合同視為成立。并舉例說明:甲指定3月31日為承諾其要約的最后期限。乙的承諾于4月3日送達甲。甲仍然對該合同有興趣,愿意接受乙的逾期承諾,并且立即通知了乙。雖然該通知是在4月5日才送達乙,但合同于4月3日成立。
本條的規定參考了公約與通則。受要約人超過承諾期限發出承諾,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該承諾有效的,該承諾有效。另外,本條的“承諾期限”不但指要約人在要約中規定的承諾期限,也指要約人未規定承諾期限,而根據實際需要推斷的合理的承諾期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何為婚姻法上的男女平等
2020-11-21老人的贍養費能要多少錢呢
2020-11-08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家庭財產保險索賠的注意事項
2021-03-02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佛山市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1車被別人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1土地承包合同訴狀范本格式是什么
2020-11-25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人
2020-11-18房屋征收的拆遷補償方案有哪幾種
2020-11-25以下沒有證件的房屋不是違建,別再被拆遷方忽悠了
2020-11-15公租房能購買嗎,遇到拆遷應該如何補償
2020-12-10房屋折舊率怎么計算
2021-03-17空商業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26征地和房屋拆遷按國家正規標準賠償是多少
2020-12-29房產證按份共有拆遷的要如何處理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