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委托擅自典當,合同效力如何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合同法》第七條 下列情形,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合同法所稱“交易習慣”:
(一)在交易行為當地或者某一領域、某一行業通常采用并為交易對方訂立合同時所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做法;
(二)當事人雙方經常使用的習慣做法。
對于交易習慣,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基本案情:原告:甲(上訴人)
被告:乙(被上訴人)
第三人:XX典當行(被上訴人)
1。原告甲訴稱:???/a>市博愛北路12號三層樓房屋系我于2004年3月20日所購買的私有房屋。同年10月12日,被告乙從我兒子丙手中騙得我的身份證、華僑親屬證及房屋產權證。同月14日,被告又偽造我委托其代理抵押貸款的委托書,并于當日與第三人簽訂了房屋抵押貸款合同。合同規定:原告以??谑胁郾甭?2號三層樓全部抵押,貸款6萬元,為期一個月。直到2005年9月25日第三人通知原告抵押貸款一事,原告才知道自己的房屋產權受到非法侵權。故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該抵押合同無效,要求第三人返還我的身份證、華僑親屬證及房屋產權證。
2。被告乙辯稱:我取得原告的房產證、華僑親屬證都是原告兒子丙給我的,并同意支持我拿這些證件到典當行去典當,取得資金用于周轉。為了達到向第三人借款的目的,我私自寫下委托手續。借錢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是我現被關押在監獄無法獲得自由,找不出錢來還給第三人。
3。第三人XX典當行述稱:原告的身份證及房產證是由其兒子丙交給被告的,且丙有保管證件的權利:證件是有效的證件,辦理典當的手續也是合法的。所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該抵押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應受法律的保護。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院一審判決:
駁回原告甲的訴訟請求,本案受理費人民幣2310元,由原告承擔。
一審判決理由:
1。原告的房產證、身份證及華僑親屬證由其兒子丙保管,故丙對所有證件均有保管權,其本人將證件借給被告與第三人簽訂抵押貸款合同,應確認被告取得原告的證件是合法取得,不存在欺騙行為。
2。鑒于合同的簽訂是被告與第三人真實意思的表示,且又經海南省公證處作出公證,故該抵押貸款合同應視為合法有效合同,第三人不應負本案糾紛的任何責任,其請求本院應予支持。
3。現原告提出被告騙取其證件與第三人簽訂的抵押合同無效,因未能提出相應的證據證明,故不予支持。
法院二審判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七條、第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一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1。撤銷一審民事判決。
2。被上訴人乙以上訴人甲名義與被上訴人XX典當行簽訂的房屋抵押貸款合同無效。
3。XX典當行在判決生效后五日內返還甲身份證、華僑親屬證及博愛北路12號房屋產權證。
4。乙在判決生效后五日內返還XX典當行人民幣6萬元并賠償經濟損失(自2004年10月14日至還款之日止,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
二審判決理由:
1。本案的房屋抵押貸款合同的效力問題。被上訴人乙未經上訴人甲授權,私自書寫授權委托書,以甲的名義與被上訴人典當行簽訂房屋抵押貸款合同,且又未辦理房屋他項權利登記,該合同應為無效。
2。無效合同的責任歸屬問題。造成合同無效的主要責任應由乙承擔。典當行審查核實不嚴,也負有一定責任。
3。一審查明的事實是清楚的,但認定侵權責任上存在錯誤。上訴人將房產證等有關證件交其子存放,其子丙只是對證件有保管權而不享有對該房產的處分權。上訴人與其子之間并不存在法定代理關系或委托代理關系。因而丙將上訴人一系列證件提供給被上訴人乙進行抵押貸款的行為是無效的,一審認定被上訴人乙合法取得這些證件是錯誤的。再者,一審法院認定乙與典當行簽訂的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又經海南省公證處作出公證,故該合同有效,典當行不負任何責任是非常錯誤的。在抵押貸款合同上,房產所有人一方是甲,而乙所謂的委托書系其私自書寫的,甲對此一無所知,乙是在無權代理的情況下簽訂此合同的,且典當行也明知張不是房產所有人,卻未向甲核實。該合同雖進行了公證,但因所公證的合同違法,所以其公證也是無效的。
本案焦點:1。本案訴訟主體之一是典當行,典當行是經各省人民銀行批準成立的股份制金融企業,是獨立核算的企業法人。我國的典當業實際上從事的是一種質押借款活動,屬金融業務范疇。隨著我國當前典當業的發展,以房屋等不動產作為出質物從事典當活動的現象正逐漸增多。嚴格地說,房屋等不動產是絕不能成為質押物的,因此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典當,實際上是一種抵押借款。該類案件在審理中也應以抵押借款合同糾紛進行定性為宜。乙與典當行簽訂合同后,雙方并未按規定辦理他項權利登記,因此抵押關系無效。且被告乙陳述稱其是在典當行經理要求下,在典當行以甲的名義寫下了委托書。典當行并未對該委托書進行認真審查核實,即將6萬元現金交與無代理權的乙。典當行自身審查不嚴,違規操作,致使貸款合同無效,其自身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2。乙未經授權,即以甲的名義私自寫下委托書,屬無權代理,其代理行為無效,應由其承擔民事行為無效的民事責任。
本案爭議的焦點之一即乙是從甲的兒子丙手中拿到房產證、身份證等證件的,即李口頭同意張-去貸款,并不能認定張是得到楊的授權。首先,甲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丙不是她的法定代理人,也不是她的委托代理人。甲只是讓丙保管證件,李對這些證件沒有處分權。其次,本案沒有證據證實甲知道丙拿其證件給張-去貸款一事。還有,乙所持委托書系其在典當行所寫(乙自己陳述的)。以上幾點足以說明張為無權代理。我國《民法通則》明確規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
3。本案在主體問題上有一定爭議。有的意見認為,甲之子丙擅自處分其母房產證等證件也應列為被告,承擔相應民事責任。筆者認為,行使訴權是原告的基本民事權利,原告并未起訴其子為被告?!睹袷略V訟法》規定起訴必須是有明確的被告,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原告訴乙為被告,是因為張未經原告授權,即以原告的名義簽訂房屋抵押貸款合同,將原告的房產證抵押并從典當行拿走6萬元現金:原告訴典當行為第三人是因為典當行掌握著原告的身份證、華僑親屬證、房產證等,原告要通過訴訟從其手中要回這些證件:而丙既沒有拿到現金,也未持有原告的房產證等證件,本案的處理結果與李也沒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因而李不應是本案的當事人。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收到他人的授權,是沒有權利對他人的東西進行典當的,如果是自己私自寫下的委托書,這樣的委托是無效的,這個時候擅自典當他人的物品,一方需要承擔民事責任。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分居證據怎么辦
2020-12-11青海省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1-29告重婚罪怎樣才給立案
2021-02-11合伙企業財產是怎樣分割的
2020-11-21擔保法施行前約定保證期限至主債務全部清償后終止的債權人如何向
2021-02-22欠條和借條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1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
2021-02-22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法院立案需要戶籍證明嗎
2021-01-1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學生借高利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30降薪降崗變更合同怎樣維權
2020-11-18車輛出險保險索賠技巧
2020-11-11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3-18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后客戶如何辦理索賠
2021-01-04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保險合同暫時中止會失效嗎
2021-03-04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保險受益權相關法律問題探析
2021-02-02土地承包權繼承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