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兩次提到“追認”這個概念。追認是現代民事法律規范中允許本人對于無權代理人、無處分權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的民事行為的一種嗣后承認制度。追認權即是本人通過特定的法律行為,使無權代理人、無處分權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所為的行為成為有效法律行為的權利。1.追認的方式追認的表示應向特定的第三人或行為人作出,因而,對第三人或行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同意表示,不能視為追認。就具體方式而言,追認可以采用明示方式亦可采用默示方式。一般說來,被代理人應以明示的方式予以追認,如通過語言、文字或其他方法直接進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被代理人的意思即可,但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追認也可以用默示方式。默示分為作為(特定行為)和不作為(默示),追認在運用默示方式時應當以積極的、肯定的行為,即可以通過本人“作為”推定其真實意思,如被代理人不返還行為人已取得的財產,或者行為人未經被代理人授權而出售被代理人的財產而事后被代理人卻接受了所得款。原則上,沉默不能視為追認,但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情形除外,如我國《》第六十六條中規定為“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即是沉默而為的追認。2.追認的時間《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確定追認的期限不論對行為人還是相對人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該效力待定行為是否有效決定于本人是否予以追認,如果不給本人的追認權以一定期限的約束,就可能發生本人無限期拖延追認,影響盡快確定無權代理行為的法律效力,而有可能使相對人長期處于不穩定的法律關系之中而蒙受損害。然而《合同法》第五十一條僅規定了,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并沒有規定權利人追認的時限,這使得民事法律中的效力待定行為缺乏一個統一的時限,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以上就是我們就“關于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認”所做的法律解答。
從上文可知,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效力從一開始就是處于不確定的狀態,并且,它只有經法定代理人以明示或默示方式向第三人追認之后才發生法律效力。另外,法定代理人即可以主動行使追認權也可以被動行使該權利。如果您對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認還有其他疑慮,請您及時聯系律師,我們將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相應地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職后拖欠工資怎么算補償金
2021-02-01上市公司收購時都要先停牌嗎
2021-01-22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2021-01-02上級法院有權審下級法院管轄一審民事案件嗎
2021-01-19連帶責任進入執行程序需要多久時間
2021-01-09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范圍和標準是什么
2021-02-16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職務違法一般怎么處理
2020-11-20房子先更名還是先離婚
2020-12-25房屋產權的辦理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22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仲裁申訴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25丈夫不工作掙錢能訴訟離婚嗎
2021-03-25保險條款和費率的審批與備案
2021-03-10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夫妻離婚時是否能分
2021-03-19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投保貨物受損后,被保險人應如何辦理索賠手續
2021-02-10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我國保險法上受益人如何變更
2021-03-21酒后駕車被撞死保險公司該賠償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