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解除,是合同有效成立后,因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關系歸于消滅的行為。
合同有效成立之后,由于主客觀情況的變化,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如果再讓合同繼續發生法律效力,約束當事人雙方,不但對其中一方甚至雙方有害無益,有時還會有礙于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只有允許有關當事人解除合同,或者賦予法院適用情事變更原則的權力,才會使局面改觀。
合同一經有效成立,就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雙方都必須嚴格遵守,適當履行,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這是中國法律所規定的重要原則。只是在主客觀情況發生變化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或不可能的情況下,合同繼續存在已失去積極意義,將造成不適當的結果,才允許解除合同。這不僅是解除制度存在的依據,也表明合同解除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則,便是違約,不發生解除的法律效果,而產生違約責任。中國法律對合同解除的條件作了比較詳盡的規定,表明了對合同解除的允許與限制。
《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適用一切合同的解除條件,學說稱為一般法定解除條件。該法第148條和第219條規定了僅僅適用于特別合同(如買賣、租賃諸合同)的解除條件,學說稱為特別的法定解除條件。合同法使解除的條件更科學,如已承認違約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為一般的法定解除條件,已全面承認約定解除等。
解除的條件不過是合同解除的前提,由于中國法律并未采取當然解除主義,因此當解除的條件具備時,合同并不必然解除,欲使它解除,一般還需要有解除行為。解除行為是當事人的行為,當事人是解除行為的主體。
雖然上級主管部門的行政命令對于合同的解除有時會起重要作用,但是該行政命令并不是解除行為,僅有行政命令不能發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只有行政命令被當事人接受時,才會發生解除的效果。這也正說明解除行為是當事人的行為。不過,適用情事變更原則時的解除則是由法院根據具體情況而裁決的,不需要解除行為。解除行為有兩種類型,一是當事人雙方協商同意,一是解除權人一方發出解除的意思表示。
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是使合同關系消滅,但其消滅是溯及既往,還是僅向將來發生,各國的立法不盡相同。一類是使合同關系自始消滅,即溯及合同成立之時消滅,發生與合同從未訂立相同的后果,承認合同解除有溯及力;另一類是使合同關系自解除時消滅,解除以前的債權債務關系依然存在,不承認解除有溯及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1-28有限公司章程范本(二)
2020-11-24履約保證金不等同于違約金
2021-03-22家庭冷暴力的緩解方法有哪些
2020-11-13單位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1-08提出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24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申訴和再審不是一回事嗎
2021-02-12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小孩在超市受傷責任在誰?如何適用法律
2021-01-13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保險公司有哪些分類
2021-01-02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2020年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和注意事項
2021-01-09商鋪拆遷維權技巧,怎么不吃虧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