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的條件是什么,合同法違約責任有哪些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及其相關解釋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的司法解釋頒布替換。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四百九十條?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采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一、合同成立的條件是什么
1、訂約主體存在雙方或多方當事人法。所謂訂約主體是指實際訂立合同的人,他們既可以是未來的合同當事人,也可以是合同當事人的代理人,訂約主體與合同主體是不同的,合同主體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他們是實際享受合同權利并承擔合同義務的人。
2、雙方當事人訂立合同必須是“依法”進行的。所謂“依法”簽訂合同,是指訂立合同要符合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要求,由于合同約定的是當事人雙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而權利和義務是依照法律規(guī)定所享有和承擔的,所以訂立合同必須符合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如果當事人訂立的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要求,法律就不予承認和保護,這樣,當事人達成協(xié)議的目的就不能實現(xiàn),訂立合同也有失去了意義法。
3、當事人必須就合同的主要條款協(xié)商一致。即合同必須是經過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的。所謂協(xié)商一致,就是指經過談判、討價還價后達成的相同的、沒有分歧的看法。
4、合同的成立應具備要約和承諾階段法。要約承諾是合同成立的基本規(guī)則,也是合同成立必須經過的兩個階段法。如果合同沒有經過承諾,而只是停留在要約階段,則合同未成立。合同是從合同當事人之間的交涉開始,由合同要約和對此的承諾達成一致而成立法。
以上只是合同的一般成立條件法。實際上由于合同的性質和內容不同,許多合同都具有其特定的成立要件。
二、合同法違約責任
中國《合同法》共規(guī)定了五大類違約責任形式:
1.繼續(xù)履行,又稱強制履行,指在違約方不履行合同時,由法院強制違約方繼續(xù)履行合同債務的違約責任方式。其構成要件下:(1)存在違約行為;(2)必須有守約方請求違約方繼續(xù)履行合同債務的行為;(3)必須是違約方能夠繼續(xù)履行合同。
2.采取補救措施:根據(jù)《合同法》第111條規(guī)定:“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jù)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3.賠償損失,即債務人不履行合同債務時依法賠償債權人所受損失的責任。我國合同法上的賠償損失是指金錢賠,即使包括實物賠償,也限于以合同標的物以外的物品予以賠償。其責任構成如下:(1)違約行為;(2)損失;(3)違約行為與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4)違約一方沒有免責事由。
4.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15條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shù)肿鲀r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5.違約金責任,又稱違約罰款,是由當事人約定的或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在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時向另一方當事人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金錢,也可以表現(xiàn)為一定價值的財物。
三、合同風險防范的方法
1、建章立制
加強企業(yè)合同管理,首先要建立合同管理機構和合同管理制度,從組織機構、管理規(guī)章層面進行規(guī)范。對企業(yè)內部的合同管理機構和合同管理人員進行《合同法》培訓,特別要對經營活動中經常簽訂購銷合同的人員和經營管理層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合同意識,掌握合同法律制度,并自覺地運用到企業(yè)的經濟活動中,使企業(yè)從被動地應付和處理合同糾紛轉到主動地預防合同糾紛,而增強企業(yè)的應變﹑發(fā)展和競爭能力,避免經濟損失。
2、嚴把合同簽訂關
嚴格審查對方當事人的主體資格﹑資信情況和履約能力。對合同條款要認真推敲,防止發(fā)生歧義和誤解,對資金數(shù)額巨大﹑產權交易等抵押合同和生產經營合同要依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及時辦理抵押登記和鑒證手續(xù),以保證合同的合法性﹑嚴密性和完備性。
3、要強化履約意識
合同一經承諾,即具有法律效力。企業(yè)的合同管理部門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合同履行的情況,通過建立合同檔案和合同報表制度,及時總結合同管理中的經驗教訓,提高防騙反詐能力。根據(jù)合同履行情況,適時運用撤銷權﹑變更權和不安抗辯權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4、運用法律武器進行自我保護
對違約行為要及時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合同欺詐行為要及時采取措施,盡量減少和避免損失,并請求有關部門予以打擊。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合同成立的條件以及合同法違約責任”問題進行的解答,合同法中對合同成立的條件和合同違約的責任作出了規(guī)定,符合生效要件的合同才是具有效力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殺人罪辯護詞
2021-01-23新三板定向增發(fā)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變更孩子的法定監(jiān)護人需要帶什么資料
2021-02-11人身損害賠償范圍
2021-02-04競業(yè)限制實務中如何界定競爭對手
2021-01-29怎樣擬定婚前協(xié)議才會有效
2020-11-13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可以代領嗎
2021-03-15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漲薪一個月后辭職應按漲薪前薪資發(fā)放還是漲薪后薪資發(fā)放
2021-01-03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chuàng)新
2021-03-05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中罰款5至30萬的情形
2021-01-25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以房養(yǎng)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jù)是什么
2021-02-05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辦理車輛理賠
2021-01-04不愿報警車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21射幸契約 AleatoryContract
2021-01-21